返回——第七章、石会2(1 / 1)血与水之歌首页

软轿在长信殿落下。已是掌灯时分,恢宏的大殿内外灯火通明,蔚为壮观。太后听说石会回来了才下令用膳,不由让人觉得这万千灯火似乎是为石会而留。是的,两个人之间已经超越了主仆关系。一个是六岁进宫生活,十五岁时外祖父杀死父亲和哥哥,母亲一年后也悲痛而亡;一个是十五岁时为救家人,忍痛净身进宫,三年后父母也先后病饿而亡。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同病相怜更能让两颗破碎的心相互靠近呢?二、三十年的朝夕相处,又一起经历过那么多事,不管两人现在是什么关系,都已经是最亲密的关系了。太后不停让宫女将自己面前的菜端给石会,石会连连躬身致谢,又起身亲手帮太后夹几样她喜欢吃的菜放到她面前小碗里。吃过几口后,石会放下筷子,躬身道:“太后,臣今日奉旨去未央宫会商西域事务,特回来向您交旨!”太后一摆手道:“这些事让皇帝他们商量去办吧,我现在不想管那么多了,咱们还是吃饭要紧!”说着一指面前一碗豆腐羹道:“这是新来的一个扬州厨子做的,我觉得挺好,也端给中书令尝尝!”宫女端了过来,石会赶紧拿汤匙舀了一勺,果然清香爽滑,最绝的的是一根根细如发丝的豆腐丝飘在汤中如菊花绽放,真不知是怎么切出来的。石会连赞几句后,又道:“不过此次涉及大规模出兵,非同小可,太后只怕还是要过问一下!”“哦,如此严重?”太后放下筷子,用绢帕擦一下嘴问道,“是解忧的大儿子在闹事?”“是的,上次向您禀报过的,解忧公主小儿子被人杀了。在那之后,天朝出使西域的使团副使冯野王便调集周边几个国家的兵力把莎车城攻了下来。”“冯野王?冯昭仪的哥哥?”“是的。冯野王带人攻下莎车后,乌孙王,也就是解忧公主的大儿子都乐不干了,带领五万大军围住了莎车。冯野王派人八百里加急进京求救。”“五万?都乐又为什么要带那么多人围住他们?冯野王到底为什么要攻打莎车?”动用兵力达到五万可真不是小事了,日渐迟钝的太后也感觉到事态严重,打起精神坐直了身体。

“太后英明,一下就问到根上了”,石会先赞美了太后一句,“万年被杀后,莎车辅国侯呼屠徵便上奏说是被莎车城附近一个酋长叛乱所杀,他已经平息叛乱,混战中将酋长击毙;而冯野王则上奏说万年是被呼屠徵所杀,二人说法不一。故而冯野王便调集附近几国兵力攻进了莎车城”石会说着偷看一眼太后,只见老太后凝眉沉思,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石会继续道:“乌孙王都乐听说冯野王破了莎车城,认为莎车也是乌孙属国,冯野王这样直接攻城太过霸道,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便带兵将莎车围了起来。”

“只是为了一个面子,就调集五万大军围城?”太后虽已老迈,但认真起来仍然可以迅速洞悉问题的关键,“这都乐好像也不是善茬子啊!难怪有几个人都跟我说过解忧这孩子不简单。”石会一愣,脸上微红,太后很少这样当面驳回自己的判断,很快便明白自己没有考虑到太后内心深处对这个大姑子的憎恨依然存在。他赶紧点头道:“太后所言有理!都乐这样做或许是另有所图。不过他只是将莎车围了起来,并没有真正进攻。”“哦,那他还有点分寸!”太后面色轻松了一点,“倒希望他只是为了一个面子,一时冲动!”“不过冯野王这孩子倒也够凶的,说打就打,不要朝廷派兵就能把莎车攻下来,是个人才!”太后脸上泛满笑容,俨然已经将冯野王当作自己儿子的大舅子了。石会心中暗叫不好,自己原来设想的关于西域局势的说辞完全用不上,在老太后的心中,这场纷争已经变成了大姑子和大舅子的较量,那胜负还有什么悬念呢?

“皇帝和那几个大臣是什么态度?”太后问道。“大臣有赞成的,有不置可否的,陛下……好像也不反对出兵。”石会字斟句酌答道。老太后沉吟半晌,道:“这事让皇帝他们去决定吧,若他们决定出兵那便出兵!”石会惊道:“那这一出兵就是大仗哦!乌孙出动五万人,天朝要想必胜,出兵也不能低于这个数字。这十多万人一打起来,恐怕就是惊天动地、旷日持久……”太后一咬牙,道:“打大仗就打大仗吧!一方面要保护使团,不能让冯家父子吃亏;另一方面也让李骜这孩子历练历练。他继位后还没真正打过仗,趁我还在,他打一仗,我还能在旁边帮衬帮衬。就算打输了也不要紧,总比我不在了他一个人孤苦无依好。这孩子性子软,打仗的事他还要学……”

老母亲的唠叨若开始了就不容易结束,石会脑中也在飞速运转,寻找扳回局面的切入点。“太后,您还记得白云观那一卦吗?”中书令脑中灵光乍现,忽然高声问道。太后一愣,道:“你是说焦延寿卜的那一卦?”“是的,太后可还记得是什么卦?”“记得啊,蒙卦”“对,蒙卦!”中书令忽然兴奋起来,眼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命令宫女捧来纸笔写下一行字,压低声音道,“太后您看,这是蒙卦第一爻爻辞:‘发蒙,利用刑人,用脱桎梏,以往吝’。臣此刻终于明白所指何事了!”“哦,指的什么?”太后也兴奋起来,急切问道。“指的就是眼前这事!”石会更加压低了声音,“太后您看,刑人,刀兵也;利用刑人,用脱桎梏,意思是动用刀兵,摆脱困境。这说的不就是冯奉世被困莎车,冯野王调兵救其脱困这事吗?”“哦,还真是这样!”太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有道理!有道理!这卦辞说的和这事还真对得严丝合缝!焦延寿真神人也!”石会为自己的灵感突发而得意不已,甚至也因自己解读之精妙贴切而开始相信天意本就如此。“太后您再看,爻辞最后三个字‘以往吝’,说的是此事不吉,往之有悔,恐怕不宜出兵啊!”中书令怀着无限忠悃说出了最后的结论。太后点头道:“天意不可违!”闭上眼睛沉思片刻,忽然睁眼,决然道:“只怕不止不能出兵,有件事也要重新打算了!”石会立刻意识到太后所指何事,心中一震,瞬间涌上几许悔意,但事已至此,覆水难收,只好静待太后说下去。太后道:“当日还一个劲的逼焦延寿说出内卦三爻各指的是谁,看来天意悠悠,莫出其外,该显露的时候自会显露。这第一爻便是指的冯氏!”

萧望之忠直清廉,不受苞苴,俸禄赐予亦多散于宗族寒士,故虽二十余年位居一品,爵封郡侯,却依旧家无余财,所居房屋亦是长安城中再普通不过的三间两进瓦房。这瓦房本无正寝堂屋,只有几间厢房。当年武帝一日兴致突发,亲来太傅家中探望,见房屋实在太简,便要命将作监拆掉重修。萧望之拼命不肯,说此屋足以居住,不必虚废国帑。后来武帝无奈,说那我停掉未央宫一处偏殿工程,其材料搬来为太傅增修一正寝堂屋,总可以了吧?萧望之终于答应,但修建过程中一再要求缩小规模,于是便有了一间与其余瓦房同样窄小的正寝堂屋。

此刻在堂屋的昏暗灯光下,萧望之居中而坐,上首客位坐着黄门郎冯参,下首萧望之长子户部郎中萧简肃立相陪。萧望之余怒未消,手指不停敲击桌案,愤然道:“老夫早就让你劝你父兄离石会远点,道不同不相为谋,此人乃误国小人。怎样,被我言中了吧?陛下与三公皆赞成出兵,唯有此人从中作梗!”冯参连连点头,躬身拱手道:“太傅所言极是!如今只有请太傅设法搭救家父家兄!”萧望之摇头道:“老夫力促出兵并不是为救你父兄,乃为国家大计,你也不必谢恩私门!”萧简听父亲说话如此直白不客气,不由颇觉尴尬。但冯参却没有丝毫觉得难堪,而是又一抱拳,以感佩的语气说道:“太傅大公无私,学生佩服之至;若因私利请托,学生也不敢登太傅这御赐正寝!”萧望之哈哈大笑,面色霁和,道:“老夫与令尊同僚几十年,其实政见相左,少有往来;但你与令尊不太一样,颇有风骨,又是儒学后起之秀,精通《尚书》,老夫很是喜欢!”冯参点头道:“家父少时即投身军营,习于征战而疏于读书,故于纲维大节处不如太傅明了。”萧简不由诧异的看一眼冯参,但见冯参表情坦荡自然,显然不是违心之言。萧望之喜道:“孺子可教!老夫也是不计前嫌,因大节而促陛下出兵。乌孙都乐野心勃勃,近年来招兵买马,大肆扩张,其志不小。此次又将手伸向莎车,若是朝廷坐视不管,莎车将不再为天朝所有!”冯参道:“是的,家兄也是虑及于此,才紧急调遣周边兵力攻下莎车的。”萧望之不由手拍桌案,兴奋道:“令兄此举倒是英勇果决,颇有当年陈汤、甘延寿之风!你兄弟两人,一文一武,皆冯家千里驹,冯奉世好福气!”冯参逊谢连连。

一旁站立的萧简不由插话道:“父亲大人看此次到底能否出兵?”萧望之不由瞪一眼儿子,斥道:“这是什么话?今日陛下已当朝命成阳侯拟定出兵规划,待规划完成后便下旨出兵,还有何疑?”儿子却道:“陛下下令时石会有何表示?”父亲道:“石会被我一顿臭骂,落荒而逃。陛下下旨时他都不在,还表示什么?”儿子眉头紧皱道:“石会不在,陛下便已下旨?”父亲有些不耐烦道:“石会不在,陛下便不能下旨?朝政还要他来决定?”“他是不能决定,但太后能!”“太后身体不好,已经两年未过问朝政了。”“此事非同小可,石会有办法让太后过问。”“陛下与三公皆同意出兵,太后为何要反对?”“石会有办法让太后反对!”

“你口口声声石会、石会,那阉竖在你这里竟是无所不能?”威严自信的前太傅、现任御史大夫不由火冒三丈,指着儿子怒斥道,“你的意思是大势所趋、三公公议、陛下下旨都不及那阉竖一人的巧舌如簧?”萧简见父亲真的火起,赶紧扑通一声跪下,惶恐道:“父亲息怒!儿子并无他意,只是想尽量把事情考虑周全些!”冯参忙站起身来,朝萧望之躬身道:“太傅息怒!世兄所虑或许也不无道理。”

萧望之怒火稍减,挥手让萧简先起来,叹口气道:“从先帝时洪恭开始,便在朝中翻云覆雨;到这石会,又挟太后之威干预朝政十余年。宦党之祸,误国匪浅!老夫身为太傅,一直苦谏陛下要当心宦官,严禁其干政。好在陛下听劝,如今身边没有宦官掌权;这两年太后不问朝政,石会也收敛很多。没想到今日庭议出兵事,不知他怎么又跑来了,来了还对出兵一事阴阳怪气、装腔作势。老夫看见他就来气,就想一顿臭骂打掉他威风,让他赶紧滚回长乐宫!”萧简忍不住说道:“或许父亲不该骂他……”“你懂什么?”父亲可以自己反省自己,但不能接受儿子当着外人面埋冤自己,“我不骂他,难道还拱手求他?他一个内朝官,本就不该出现在三公庭议上。你在户部这些年,别的本事没长,就学会左顾右盼,见风使舵,动不动对老夫指手划脚!”萧简一吐舌头,赶紧闭嘴。冯参亦怀着忐忑之心拱手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