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喜迎新气象(2 / 2)茶兴沟首页

奶奶孔兰在娘家时,媒婆找上门说媒的络绎不绝。她人高挑,聪明伶俐,说话经常能以理服人,勤快干农活是好手。奶奶的小妈倒是有些心动,奶奶作为传统姑娘只是听着,不会明目张胆地反对长辈,也是一种修养。她的父亲却是厉声反对,反对的理由就一条,李布客生前对孔家恩惠有加。我们孔家要把仁义礼智信放在第一位,不能失去信用,话不拿给别人说!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多少媒婆只好悻悻而逃,灰溜溜地走了。

奶奶孔兰在家里除了干活就是针线活。一次在娘家,听说一个牛贩子要把奶奶家一头年老的耕牛买去宰杀了卖肉,钱都付了,只是喝口茶就牵牛走。奶奶常年割草放养过这头牛,对这头牛有感情。再说帮家里干了一辈子活,实在是不忍心看着牛儿落着个被杀的命运,也就是说不能卸磨杀驴!

于是奶奶孔兰就急中生智,把牛赶到山上,把系牛绳给卸了,牛只听主人的召唤。牛只认我的奶奶孔兰,别的人对这头牛毫无招架的办法。

好多人加上牛贩子撵了多少个回合,差不多花了半下午的功夫。也差一点把腿都跑断了,大家累得气喘吁吁。殊不知还不如奶奶一声呜喝,奶奶一句熟悉地呼唤声就能让牛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牛贩子说:“格老子的差点把我累死了”。突然有人冒出一句话来:牛命不该绝,不能违背天意。最后,牛贩子只好作罢。

从此以后,一传十十传百,众人对奶奶有张有法机智的处理方式啧啧称奇。

爷爷家勉强能吃上饭对人比较真诚热忱,更是拥护共产党的干部,所以工作队的人喜欢住在爷爷家。工作之余,爷爷还把他们带到山上去看看,登登山,登上李家大坡能远眺20公里外的七跃山。穿过原始深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这些同志特别是北方南下的干部最爱大山深处的山泉水,有的泉水清澈见底,有的碧绿如深潭。用嘴呷一口凉澈心底,甘甜爽口。只有冰凉的泉水直接喝才不会拉肚子。有经验的人都是用树叶折一个杯子,再盛满泉水慢慢品尝。树叶的芳香加泉水的甘甜更加解渴,也更加让人回味无穷。

有个戴着眼镜的工作队员干部说:最在意泉水的不停歇,是什么力量让山泉水不停地往外冒呢?是大山的渗透水还是地上暗河的水往高出涌呢?他接着说:“以后老百姓的生活也要像泉水一样甘甜滋润,关键是还能连续不断地循环”。

另外一个姓夏叫夏广的同志起初根本没有想到大山里还有泉水,用行军壶背的水喝光了。在大山里转又渴又累。爷爷看他焦急万分,试问:“夏同志,你是啷个啰?”。夏广说:“山里人太苦了连水都没有喝的”。爷爷说:“这是小菜一碟,这座山有好多冒水呢——也就是说的泉水”。看到泉水后夏同志喜不胜收。他说:“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生活一定会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物质条件也要像泉水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利川的大山可以说是一个物产丰饶的聚宝盆,经常出没各种动物。野生山果层出不穷,比如板栗,葡萄,抗癌的五味子,蓝莓等。在大办钢铁之前,山上还有獐子几子兔子,随时能看到野生动物们深林乱串。经常有猎人觊觎动物们的美味,我的爷爷却不爱伤害这些动物。我的爷爷只爱野生的小麻麻鱼干煸后炒着辣椒丝就饭,或者是下酒,都感觉可口,能解馋。也特别爱野生枞树菌,无毒的真菌,煮着吃脆嫩鲜香,只是春天和秋天生长在枞树林中(松树的一种)。

个别几个南下的工作同志尤其热爱利川的深山老林。爷爷喜欢的美食他们试着学了几样,除了能吃麻麻干煸小鱼,时常也会学着抽几口地道的利川土烟。深入群众,体验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看似体验生活更是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拉进了彼此的距离,更是很自然有效地开展了工作。

1950年,同样是春日,阳光明媚。爷爷提前凑足了几十万块钱,解放初的一万块就是一块钱,还杀了一头小黑猪。那时候猪不肯长,喂了两年才杀不到两百斤。找人看了良辰吉日,请了锁喇,大小亲朋欢聚一堂。全靠爷爷的大伯母和他的幺娘(就是爷爷的母亲)等张罗酒席,也感谢左邻右舍帮忙。这天爷爷热热闹闹地把奶奶孔兰娶进了家。

奶奶的娘家也置办了丰富的陪奁,主要是各种实木家具、瓷器、棉被若干。从此以后爷爷家里又多了一位得力助手。家里有人照看,爷爷更安心的工作哪怕是帮到工作队临时帮忙或者自家田里干些农活。那时爷爷虽然只是普通百姓,经常被工作队调去辅助土改、清匪反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