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一带的生命线有几条,当年最撼动人心的一条估计就是利川—南坪-白杨-七跃山野人孔-云阳一线盐道云利古盐道。起于重庆云阳县云安,止于HUB省利川,途经云阳新津口、普安、磨刀溪、蔈草街、长岭岗、清水,利川穿心店、棠楸树、野人孔、梅子水、柏杨坝、南坪等地。有的队伍到了柏杨坝再分路走。绵延上百公里,多由青石板和麻石块铺成,也有的由泥土和碎石筑成。壮劳动力长期活跃在这一线的山坡小径、沟壑、壁陡石级上,挑夫队伍的风景甚为壮观,热闹非凡。
对于南坪乡茶兴沟村的人来讲,只要有农闲时节,爷爷就和一帮年轻人一起带着自家产的土特产,来回往复跑云阳。爷爷李力阳16岁左右就跟随挑夫队伍出云阳运输物资,没过几年就可以组织一帮人出使四川云阳。从云阳主要运回盐巴布匹等物资,特别是盐巴尤为突出,人力挑夫效率低下,从事该行业的人相对就多了。
按照常理来说,人均吃盐的量也不是很大,盐巴还变成紧俏货,足显公路不通光靠人力是无法完全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的!
一天晚上王耳几个人过来找爷爷拉家常摆龙门阵,当然主要是商榷出云阳的大事。王耳说:“力阳表叔,您现在力气长起来了,身体比我们还强壮,主意也比较多,跟我们去云阳挑盐吧,回来多的可以卖给相邻赚点功夫钱”。爷爷学抽着土烟(有的地方叫汗烟),烟雾缭绕,不停地吐着口水,顺便给王耳等人一人递一张土烟叶自己裹着抽。火坑上烧着熊熊烈火,一群人坐在长板凳上和木椅子上,相比外面寒风刺骨的天气,家里无论如何那都是一个温暖舒适。
曾祖母不停地往火坑里添着干柴,热情地用火钳掏出烤土豆和野生栗子分给大家享用。对我爷爷说:“阳,你倒是说话啊,不要把客人晾在一边”
“出去开一下眼界也好”李力堂神情淡定地说。爷爷发话了:“现在一般的人能担120市斤到260斤左右,多少斤能出来成本”。爷爷的堂哥李力堂说:“大概120市斤能保本”。
爷爷说:“别人能挑,我们也可以。看看外面世界长长见识也好”,谁知道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解放后1959公路开通,盐帮才逐渐衰落。加上利川后来又出个建南盐厂,彻底就没有人长途爬涉用人力挑盐了。这号称千年生命线的云阳利川一线的挑夫队伍才算停止运行!
利川当地有一种说法:没有力气身体发软就是盐吃少了。所以盐巴对于利川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无可替代的硬通货。
爷爷和农民业余挑夫队伍跑云阳思索再三是可以理解的,他的父亲当年请人挑二十多头鲜猪肉到老万县去,以失败告终。路上需要挑一天多,再加上万县比较炎热致使猪肉变质,所有的苦衷只有靠一位当时二十多岁的年轻曾祖父咽下去。
再说解放前盐道必经之地土匪棒老二横行,爷爷还要思考如何有效对付棒老二的问题。
爷爷第一次挑盐巴大概只有十六岁左右,到他十八岁和奶奶结婚时已经能挑260斤左右了。当然还能多挑,个别大个头能挑400斤盐巴回利川,只是需要保持持续战斗力有意柔和着挑。俗话说:“勤人跑起槽”,也就是说宁愿多挑一回把路跑坏,也不愿一次性把身体挑坏。可以说几千年来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利川农村的生产生活主要靠肩挑背磨维系的,少有的商队靠骡马等蓄力运输更不像江南水乡靠小船运输。
1948年收好庄稼,深秋依旧,利川因为是湖北天然的凉都,在家坐着需要烤大火的季节。爷爷准备了土烟叶一百来斤跟着李力堂、王耳一行人就出发了。爷爷带的玉米饼管饿,走到齐岳山下几个人就停下来正式休息吃干粮。食物几个人相互调剂,吃得还算开心团结!吃完干粮几个老挑夫还不着急出发,我爷爷问:“是怎么回事”。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山上野人孔时常出没棒客(也就是土匪),需要多等几个人一起翻越齐岳山,否则要交买路钱甚至全部“没收”。
当时齐岳山上的土匪时常出没在四川和湖北的边境线上,要是四川扫土匪他们跑到湖北,湖北打土匪,他们跑到四川境内,民国时期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再怎么狡猾的匪毕竟是匪,经过反复打击棒客们似乎有所收敛。棒客的目的不是见人就砍,而是很“文明”地索要财务,特别是热衷抢劫商队的大洋。
爷爷后来主导一起的挑夫队伍的策略之一组织五十人以上的队伍。在山下苦等,等到人够了才开始起身爬山。棒客眼睁睁地看着挑夫顺利通过毫无办法。爷爷算好在云阳出发的时间必须是凌晨寅时左右,到齐岳山脚下蔈草街刚好是上午。
李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确如此,二十一世纪的人连空手徒步就感觉困难,那时的人负荷老秤一百六十多斤,相当于现在二十六十斤左右。王耳是长工家庭,从小营养没有跟上面黄肌瘦,才挑老秤八十斤相当于一百二十八市斤。比起五十年以后的年轻人都算是大力士了。
在蔈草街店子里,有的体力差的不需要打早从云阳新津口赶早跑来。爷爷他们一群人有好几位体力锻炼得早,身体强壮,有1.75左右米的大汉子,在店里稍作休息吃饱饭就可以招呼队伍出发了。
我的爷爷等人通常除了组织五十人以上的队伍一起翻越齐岳山,还统一号令,事先说好遇到棒老二千万不要自乱阵脚,约定统一用扁担突然挥舞土匪棒老二。当然十几个人的挑夫队伍土匪棒老二比较好对付,而且还能轻易得手。有的挑夫担心人多容易暴露目标,容易引起棒老二盯梢,实在不愿加入大队伍只好暂且作罢。
有的老乡采取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策略,也就是空空里过日子的办法。听说有土匪棒老二向商队动过手了,他们就放心大胆地通过。他们明白棒老二得手之后就会跑到深山老林的洞口驻扎或者分散回到家里。让山上又消停一阵子。这样和棒老二周旋也是一种聪明的办法。我的爷爷他们采取的办法好像和彭老总的办法不谋而合——搞人海战术。
当然临时组织的队伍在对付棒老二时不一定可靠,爷爷靠的就是堂哥李力堂和王耳等人比较听我爷爷的主意的几个人。每次议事时李力堂沉默少言不轻易表态,但总是支持看来正确的决定。我的爷爷做事比较疲软,表面看起来不慌不忙,甚至是无所谓的模样,累了就要躺着休息一会儿。实际上是做事之前心里必须盘算再三、勾画蓝图后再实行,而且意志力却比较坚定,目标感强。李力堂和李力阳相当于茶兴沟村挑夫的主心骨。
爷爷晚年回忆坐着抽烟或者打个盹并不纯粹是懒主要是恢复体力;把要做的事情想好,尽量少走弯路。俗话说砍柴不能用刀背砍,磨刀不误砍柴工。
事先爷爷叮嘱大家如果遇到棒老二不要慌乱。爷爷说:“棒客有几条破枪,是吓唬人的。我们有几十条扁担,大家齐心协力用扁担对付棒老二,他们奈何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