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葛道人又目视沈涛上下,自顾点首笑道:“不想自茅山一别,已有五十四年之久。”沈涛不解,问道:“老师何时授我神行法?”葛道人道:“要学此法,须静心静气,此间待不得,我与你寻个山洞去罢。”沈涛听了忙道:“只恐父母担忧,也须知会则个。”葛道人笑道:“无妨无妨,且起程去。”把手中拂尘一挥,沈涛只觉耳边风声响,睁眼时,已不在镇阳城了。自此便随葛道人在山洞内修行,又蒙指点了些武艺。
却说黑孩儿同那伙少年,左右等候二人不回,又不晓得沈涛是谁家的孩儿,无奈只得各自归家。沈涛父母见儿子外出不归,不禁焦急,出门寻找,一连数日,只是找不着。亲戚托人在城内寻问,有知情的道:“那日硬要同一个老道比脚力,向后不见了身影。”沈涛父母寻他不得,泪流不止。那个黑孩儿却道:“昨日我又撞见那个老道,谓我言:‘你去告知他的父母,只三个月便回家去,不必担忧。’”沈父沈母半信半疑,只得辞别了亲戚,回睦州去了。
转眼三月已过,沈涛自把神行法学的精熟,葛道人便道:“既已学成,可送你下山回家去罢。”沈涛拜道:“老师大恩,没齿难忘。今后还可与老师相见否?”葛道人抚髯笑道:“你我缘分已尽,今后不当相见。汝本非凡夫俗子,有使命在身,待汝功毕,那时自会再见。”沈涛又拜了几拜,复听葛道人自说道:“腊扰冉喜,陈起岳止。得名天巽,荣归土地。”沈涛未听的清楚,问道:“老师说的甚么?”葛道人微笑道:“无甚,汝即可下山返家。”便把手中拂尘又是一挥,沈涛只觉头晕目眩,复睁眼时,却在句容县境内。远远见着那座茅山,沈涛只道是葛道人的修行处,望山拜别,作起神行法来,一路奔回睦州。父母见沈涛果然回家,喜极而泣,忙问这三月间的事。沈涛将那葛道人传授神行法一事说了,恐父母不信,又使了一番。父母见了欣喜不已,自此无事。有诗为证:
天伦足叙喜平生,可叹阎浮运不恒。
异日望乡台上泪,犹然白发待相逢。
话说政和五年冬,有旧时歙州人氏方腊者,于亲戚方有常家为佣工。一日至溪边净手,因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故自言有天命在身,私下里聚众谋反。方有常觉察,乃闭方腊于空廪中,令二子方熊前去报官。不想吃方腊逃脱,反杀有常一家,止余子方庚侥幸得生。话至此处且住,众看官,若说方腊造反,莫说正史上乃是宣和二年冬月里,就是《水浒传》原书内,亦是宣和三年正月里,柴进簪花入睿思殿,见屏风上已书有四大寇名姓。偏是俞万春这厮,将方腊造反一事改至始于政和五年,故而本书只得依其年表而作。以此方腊自霸称尊,在清溪县帮源洞内,并歙州、睦州两地起建宝殿行宫。
且说方腊造反,凡破州县,逢官便杀,戕害百姓无数。那领兵攻打睦州的,乃是方腊麾下四大元帅之一,号称宝光如来的僧人邓元觉。先破了建德县,又北上攻克钓台镇。桐庐县知县因见方腊势大,不敢抵敌,只得开门献城。比及邓元觉的人马进了城,县内百姓已死伤过半。这队军马里有三个将佐,唤做鲁安、潘濬、程胜祖,都是睦州本地人氏,各有些武艺,因此投奔了方腊。三个素闻沈涛神行法的利害,故而来令沈涛入伙,以为走报声息。
当时沈涛喝道:“你等也是大宋良民,如何听信妖人方腊言语,起兵造反?我是清白人家,岂肯将身躯名分点污了!”三将大怒,把沈涛打了一顿,又纵火烧了房屋,放话道:“容你细思,明日若还不肯时,教你全家都死!”扬长而去。
当夜沈涛与父母商议定了,若留在城内,只是个死路,不如早早逃去,好求个生活。沈涛便与父亲画了两道神行符,绑在腿上。捱到次日天明,开了城门,未等鲁安三将到来,沈涛背了母亲,作起神行法,携了父亲,望城门便飞奔。守城门的将士那里拦的住?
沈涛一家逃离了睦州,望杭州而去,心下只料想方腊一伙山野匹夫,如何是朝廷的对手。故而暂避杭州,以待将来收复故土。不想方腊在江南竟无敌手,次年杭州亦失陷,又逃湖州。政和七年,湖州失陷,东逃秀州。政和八年,秀州失陷,沈涛一家被困城中,幸得当时方腊军中有一睦州人氏,名唤段恺,因感同乡情义,私放沈涛出逃苏州。宣和元年,苏州失陷,过常州而西逃润州。直到宣和二年初,常州、润州又接连失陷,沈涛无奈,只好再奔往江宁府。彼时方腊已占据江南九州二十八县,声势壮大,朝廷已令张叔夜择日发兵征讨。
只说沈涛与父母到了江宁府的地界,才过茅山,进了常宁镇,正遇着一伙官兵。去那伙官兵丛中,为首一将,手提金刀,却看沈涛行步非常,忙喝声道:“那个是甚么人,若非反贼细作,可速止步问话!”沈涛听了,亦怕误伤,急收了法,回身答话道:“将军且慢,我乃大宋良民,为因方腊造反,携父母弃家在逃。今从润州而来,正要从这里过去。”那将官拍马近前来,看沈涛仪表非凡,当时先有几分欢喜,又道:“我见你行路十分的快,不同常人,故而相疑。”沈涛笑道:“将军不知,此是小人的神行法。”问曰:“何为神行法?”沈涛答曰:“小人年幼时,曾在淮西遇一得道高人,因见小人跑的快,传授此法与我,一日可行千里路。”
那将官听说大喜,忙下马牵起沈涛的手道:“好个壮士,我乃江宁府兵马统制,姓沈名冉。因方腊夺了润州,正提兵在此边境防御。”沈涛慌忙拜道:“却是金刀沈统制,江南那个不识统制大名?小人失礼了。”沈冉就道:“眼下我这里正缺一个得力的人,壮士若不嫌弃,可留在此处做公。”沈涛自思道:“这江宁府亦是个好去处,且常闻这沈统制有万夫不当之勇,曾征西夏有功,料想这番必不会教方腊得手。”遂禀过了父母,与沈冉通了名姓。沈冉当时写了一封书信,教沈涛拿了,回城去见知府,二人别过。
故此沈涛一家就留在江宁府。次后沈冉领军,助张叔夜大军分攻方腊别部,多仗沈涛在军中、江宁二处游走。待到平了方腊之乱,江宁府知府因功迁升,朝廷新遣那个周文远来此处任知府,以此沈冉、周文远二人不和,日后埋下祸根。向后陈明远到沈冉府上,沈涛公干归来相见,有分教:
青莲楼内,激起义士举拳;马陵泊上,恼犯英雄跺脚。
直使:
聚得好汉归水泊,杀却奸人下阴司。
此一回暂书至此,且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