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不追究杨铣遇刺案的真相,但是他没料到一件事,杨铣以前下辖四镇对此事极为不满。自己的上司在长安遇刺,居然不追究幕后的真凶。于是纷纷上奏朝廷,请求追查此事。
一时间代宗的桌案上,堆满了来自安西四镇和陇右河西朔方河东的奏疏。这让代宗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自己的妹夫已经不再是当年父亲可以随意掌控的对象。更令人吃惊的是剑南、山南等道,河朔藩镇都要求代宗彻查此案。
代宗召来李泌,说道:“我面前的奏折有一大半是追查杨铣遇刺案,就连远在河中的郭子仪也上本,请求彻查此案。”
“陛下以为如何呢?”李泌反问道。
“众怒难犯,我还是应该彻查,不然无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杨铣只是陛下的妹婿而已,不用太在意。可是一旦彻查下来,肯定是牵连甚广,到那时恐怕难以收场啊。”
“叫我怎么能不在意呢。上奏疏请求彻查的人几乎都是杨铣的旧部,或者是一同作战的人。相比之下,彻查此案反而牵涉面要小很多。”
“既如此陛下还需要征求一个人的意见!”
“
谁?”
“元载!”
“言之有理。”代宗命内侍传元载入宫见驾。
李泌就要告退,代宗忽然想到一件事。
“以先生的才智和追随杨铣的时间,不可能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吧。”代宗目露精光,“先生故意这样做,目的何在?”
“只是为陛下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李泌说完,躬身退下。
整个事情从一开始,李泌就知道是元载所为。像这种级别的刺杀,肯定是夹杂着政治原因。藩镇目下实力与朝廷不能正面抗衡,顶多搅混水,给朝廷添堵。犯不着刺杀带兵大将,这是致自己于众矢之的。
李宝臣、李希烈、朱滔等人无一不是心思缜密之人,根本不会做这种蠢事。
既然不是他们,那还会有谁呢?
只有元载能办得到。
元载权倾朝野,不用非常手段是不可能对付。如果一开始追查,肯定没有现在追查元载有用。
还有当代宗知道有可能是元载的时候,态度本来就是犹豫不决。李泌要是不来这么一下,代宗也不会真的下决心办好。
杨铣得知此事,暗中去见李泌,谢道:“多谢先生帮我出这口气,不然我就要一直窝囊下去。”
李泌笑道:“其实不用谢我。还是将军自己有威望,否则我的计谋再强,也无用处。”
“先生,我是真的不适应朝廷的勾心斗角。我本来只想早早的退下来,从来没想到过退下来之后,也不让我省心。”
“其实将军一直在长安,陛下也不放心。”李泌语出惊人,“将军还是应该早早的自请离开长安为妙,以免成为元载攻讦的对象,陷入争斗的泥沼。”
“那么何处才是我能去的地方?”杨铣不禁后悔自我放弃四镇节度使,如今想要回去,恐怕未必受待见。
“原山南西道节度使李抱玉一直抱病,自认为无法胜任此职。再三恳求朝廷开缺,陛下因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而忧心。将军不妨去求陛下,前往山南西道任职。”
山南西道的兵马较少,又距离长安不是很远。能去那里任职,的确很理想。
杨铣再三谢过李泌,于几日后恳求代宗准许他前往山南西道。
代宗也有心安抚杨铣,看山南西道的确兵马很少,于是同意杨铣前往。不想同年的十月初,独孤无垢病故。杨铣滞留长安数月,直到大历十一年的三月,才离开长安赶赴梁州就任。
抵达梁州之后,杨铣立刻着手整顿军务和政务。由于杨铣威望很高,因此各军都很安守本分。
山南西道多有蛮夷杂处,杨铣一律予以公平对待,专门设置了处理蛮夷诉讼的机构。又采取招募的方式,编练飞军,以此稳固大唐在山南西道的统治。
杨铣到
山南西道不到数月,已经达到大治的水平。
与此同时,朝中的内斗也变得十分激烈。由于杨铣遇刺案,迟迟调查不出结果。使得代宗大怒,严厉要求京兆府官员彻查此事。
持续几个月的高压之下,元载有些惶恐不安。他没想到自己的计策,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故。内外上下一致要求追查真凶,否则内外难安。
最后,元载想出了一个策略,以礼致仕。说白了就是礼貌的退出朝廷,从此逍遥。
但元载可是一个恋战权势的人,他这样做是以退为进。想要借辞官这个幌子,试探代宗的反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