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这边正磨刀霍霍,准备大朝时向章惇一伙开刀。同时经过六百里加急文书,新皇登基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天下,赵佶上位的影响正逐步的扩散到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地处大宋南疆的儋州,苏过得知官家赵煦驾崩庙号定为宋哲宗,新皇赵佶登基继位的消息后欣喜万分。他兴冲冲的跑回苏家后宅找到正在烹制海鱼的老父亲苏轼。一脸喜色对苏轼说道:“父亲,六百里加急文书召告天下哲宗驾崩,新皇继位。”
苏轼一愣,又连忙说道:“速速拿来我看。”
苏过连忙把文书呈上。苏轼接过之后一目十行,快速浏览着公文的内容。
苏过在一边说到:“父亲,此次端王登基必有大赦。儿素闻端王喜爱文墨,父亲这次可以回到中枢也未可知阿。”
苏轼缓缓的合上文书,思索了片刻说道:“为父老了,也累了。就算官家喜爱文墨又能怎样。即便回到中枢也斗不过章子厚、曾子宣、蔡元度了。更何况当今官家有何想法谁又能揣度。”
苏过说道:“那也总比现在要好吧,何况我听说章相得罪了官家,连送信的驿卒都知道章家要倒霉了。”
苏轼惊诧问到:“说来听听我那老友怎么开罪了官家。”
苏过说道:“那驿卒说章相咆哮朝堂,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没等苏轼说话苏过又说道:“父亲,还认章相做朋友啊。他害得您几次被贬如今都被贬到儋州了,要不是太祖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就把咱家满门抄斩了。”
苏轼叹到:“年少相交争来斗去早把当年的情谊忘却了,如今为父也看开了。只是没想到章子厚这般年纪竟还如当年一样,他这般说官家只怕章家真要倒霉了。”
苏过心中暗想章家越倒霉越好要不是章惇不念旧情苏家何至沦落到这等地步。想想父亲的旧交他不由得眼前一亮,忙说道:“父亲当年与小王都太尉相交甚笃,何不写封信求他在官家面前美言。儿子可听说官家还是端王时就与小王都太尉交情匪浅。”
苏轼看了眼苏过,发现儿子此时也不年青了,头上青丝也夹杂了几缕白发。又想到若是没有受到自己几次被贬的连累,以苏过的年纪也早该蒙荫入仕了。原本已经打算就这样安度余生的心也不免有些动摇,想了又想苏轼轻叹一口气点点了头,默默思索了片刻动笔给王诜写了一封信。只是苏轼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封信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与惨淡的苏家相比,此时德州的王家又是另一个景象。京东东路治下的德州距离京城汴梁并不遥远,身为德州太守的王藻更是先人一步得到了端王赵佶登基的消息。
原本对于女儿嫁到端王府王藻并没有十分开心,在他看来端王虽然得向太后喜爱但毕竟只是一个冷灶。官家赵煦才二十几岁,赵佶断然没有上位的可能。一个闲散王爷仅仅是名义上好听,实际上对他在官场并没有太多的帮助,甚至由于这个关系赵煦根本不会提拔他,反而绝了他的上进之路。但是因为是向太后一力主持他也不敢反驳,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强做欢颜把女儿嫁给赵佶。
但世事无常,谁又能想到本该春秋鼎盛的赵煦说不行就不行了。而本没有机会的端王赵佶反而出人意料的荣登大宝。他王藻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大宋国丈,这特喵上那说理去。
自打得到这个消息王藻的嘴就笑的合不拢了。喜出望外的王藻公务也不管了,连忙从太守府回到家中去和夫人分享这份意外之喜。
不消片刻,王家府中上下都得知王家女婿赵佶成了大宋官家,自家大小姐即将成为正宫皇后。王藻的夫人邹氏听到这个消息欢喜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女儿命实在太好,几个月前传来消息已经有孕。如今端王竟然做了官家,再一想到若是女儿为官家诞下皇子,那岂不是说……
邹氏都不敢再往下想,连忙拉住正乐得找不到北的王藻,说道:“老爷,如此幸事岂能不焚香祭祖。祖宗保佑,若是欣儿她诞下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