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民对云龙语重心长的说:“云龙啊,你年轻有文凭,血气方刚,有思路有办法,这次领办创办实体经济是对你的一次机遇和锻炼机会,干好了,皆大欢喜,对你的进步和成长有帮助,万一干不好,也不要急,年轻嘛,谁也有失误的时候,权当买经验、买教训,对你的成长进步也有帮助,失败是成功之母,人哪有不经历过失败就能成功的,再说了,干不了咱们再回来继续在林业站上班,办实体是大家的事情,有什么事情咱们商量着来解决,别有后顾之忧,甩开包袱大胆的去闯去试,我们就是你坚强的后盾。”
听着孙学民啰啰嗦嗦的说话,看到他嘴角上因为说话啰嗦而起的唾沫,云龙心里很感动,认真地说:“孙站长,你放心,我会尽力的,你们也多多地指点我,咱们一定把实体干好了,坚决不落后。孙站长,万一咱们实体赚了钱,我一定请大家吃饭。”孙学民一笑:“还是我请吧,云龙,只有咱们不赔了就行,别有思想压力。”
两个人谈了很久,大体理出了一个思路,决定集资办林业育苗基地。原来镇上的育苗基地由林业站全权负责,但是规模小、品种单一、管理不到位,林业站只为镇政府提供苗木,不对外经营;一切开支都是镇财政拨款,钱一堆、货一垛,账目混乱,也不进行成本核算,更谈不上盈利不盈利,所以这么多年下来,越办越小,渐渐地就荒废了。
云龙非常同意这个想法,首先自己懂这个,对林业方面的育苗、销售、经营不陌生,这个行业的人员也都熟悉,所以干起来不打怵。目标方向确定了,就马上着手行动,年轻人积极向上,干什么都往好的方面想,认准的事情想干就干没有那么多顾虑,云龙心里想好了工作步骤就心急火燎的开始了。
首先就要外出学习参观,先把路子摸清搞熟才能有的放矢。为了节约资金,云龙去了县林业局育苗基地和广南县林木花卉繁育基地,因为平时有业务往来,大家彼此熟悉,所以受到了热情接待,育苗基地的负责人和园艺师们给云龙提了好多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并表示给予最大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同时可以先赊欠一部分树苗。云龙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初战告捷更加坚定了他必胜的信心,原来一切的疑惑和顾虑都统统烟消云散,今后完全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干事创业的工作中来。
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隔行如隔山,尽管原先接触过,但毕竟只是皮毛而已。原来只是简单的育苗、修剪、定型、出苗,就完成了,自产自销,流程简单,而且各司其职,对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不全面,不深入,这连续几天的学习考察让云龙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受益匪浅,大受启发。自己在林业站工作好几年,但对于办实体创效益一窍不通,要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还真的没处着手,慢慢的云龙在领办创办实体上有了初步的计划。
在云龙风风火火学习、考察、准备的同时,其他五个示范单位也有了自己的实体项目。党政办办起了打字复印部;油区办、建委、土地所合伙搞起了养殖场:引进和购买了一排小尾寒羊和波尔山羊;水利站成立了农田水利施工队伍。张光林和李卫东也到企业报了到,分了工,开展了工作。
在那个技术资金都十分有限的年代和最基层的乡镇里,所谓的实体经济也只能是从最基本最简易的事情做起,而且大部分都要结合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试探性的去摸索一些经验,尝试着引导和示范更多的人和单位去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
李全明心里非常明白,这次改革的重点就是把乡镇企业的包袱甩出去,给政府和企业职工一个减压、放开、重组、发展的机会。让企业独自去闯市场、适应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再不能拿着政府和银行的扶持政策和资金贷款做筹码,背靠着大树好乘凉,肥了自己的腰包,亏了公家的财富。如果再不改革,一个一个的企业非都烂掉不可,就是目前效益比较好的建筑公司和手套厂最迟也不能超过2000年就要改制,否则也会变得像这些企业一样的结局。
因为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缺资金、缺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管理人员又都是些政府派来的门外汉,文化素质水平低,眼界胸怀前瞻性都不行,打不开市场,走不出去,长期靠银行贷款过日子,形成了恶性循环。改的越早包袱越轻,从已改制的十二个企业的负债来看,仅银行贷款就有一千多万,另外三角债五百多万,加上拖欠的职工工资一百多万,总数就达到了一千六百多万元,这对于牛集镇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看着这个合计为一千六百万的报告单,李全明倒感觉轻松了许多:最起码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账目底数了,就是还也还的明明白白,不用再今天来要这些,明天来要那些,后天还不知道又生出哪些幺蛾子来,总算打住了,挽住了,结束了。至于怎么去还,那要看财政状况了,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一年还一些每年还一些,总不能把政府卖了吧,在保证政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制定一个长时间的还款计划。李全明相信,万一哪一年牛集镇税收大增,这些账说不定几年就还清了,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一定会有希望的。
想到机关干部领办创办实体经济,全明心里也非常的明白,这只不过是一种号召和引导带动,真正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能营造一种亲商营商的环境氛围,激发和带动人人发展经济,重视经济的意识,让大家自觉地去想办法动脑子,全力以赴的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吸引外来投资商人参与到牛集镇的经济建设中来,激励带动本地的老百姓融入的经济建设的改革大潮中,走出传统的、单一的、僵化的发展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人参与,个个争先,家家户户力争都要过上好日子。
同时也锻炼和激发一下机关干部的士气,振奋振奋精气神,借此改变以往那种循规蹈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松散懈怠的懒惰情绪,给年轻人一个锻炼发展的机会,进而发展培养一批敢闯敢干的年轻人,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进步中搞好传承接力,当好接班人。
但是从报名的情况来看,李全明非常的失望:全镇一百多名机关干部报名写申请的只有赵云龙和张光林两个人。年龄大的报不报名无所谓,年轻人要有这种敢为人先的气势和魄力,看着这两份激动人心的铮铮誓言,全明感觉确实很欣慰,虽然两个年轻人写的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满腔热情和雄心壮志的确让人感动和兴奋,再回想到那么多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机关干部无动于衷的表现,李全明简直就要气疯了:自己满怀豪情的演讲和启动换来了这么冷冰冰的结果,如果没有云龙和光林的这两份申请,简直剃了光头,让他这个指挥官怎么下达命令去干事创业啊。
李全明本想重新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在会上大发雷霆,但转念一想,如果那样会影响士气,不能那样做,要不动声色,他和荣国、湘江一合计,直接选派,先安排下去再说。安排光林挂职手套厂副厂长,本想着让云龙也去企业,后来一商量还是决定派李卫东去建筑公司挂职,全明把学民叫到办公室单独嘱咐了一番,让云龙去领办创办实体。通过这个事情,李全明对全镇的机关干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云龙和光林产生了好感。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或许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教育等原因客观上有差别,但后天自身的努力往往更会改变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也更眷顾那些敢想敢干努力拼搏的人,云龙和光林在这次的改革浪潮中激流冲浪,人气上就占据了三分,对于今后的发展或许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心中有目标,聚精会神干事业的人显得就特别的忙忙碌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云龙借钱买了一辆轻骑摩托车,每天没早没晚的跑着、忙着自己的育苗基地,真是风风火火,不得半点的清闲。光林也是晚来早走,白天很难见到人。有时候孩子哭着叫着找爸爸,因为早晨出发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回来晚了孩子已经睡着了,这个时候,只能在稚嫩的小脸上轻轻地亲一下,也只有这个时候,一种幸福的感觉会悄悄涌上心头,一天的疲惫也悄然离去。
工作四年多了,两个人第一次感觉活的这么充实,工作的这么有激情、有奔头,而且还心甘情愿、任劳任怨、干劲十足。是啊,只有在强烈的事业驱动下、人的创造力、积极性、热情活力才被激发出来,在奋斗的征程上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