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第一次上朝(2 / 2)明朝出了个奥德彪首页

天启愣了一下道:“你是说叫一个吏部的主事去替朕带兵平叛?是我大明没有能打仗的将军了吗?”

顾秉谦道:“皇上,非臣糊涂,孙传庭乃是孙承宗孙大人的本家,耳濡目染,熟知兵法,且叛乱无非官不作官,导致民不能做民,孙传庭又是吏部出身,此去正好可以整顿地方官场为民做主,又能平息叛乱安抚百姓,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天启笑道:“你们呢,还有其他建议没有?”

周嘉谟眉头都成了川字形,上奏道:“启禀皇上,昨日皇上对阎鸣泰一事已经示下,内阁已着都察院传达阎鸣泰,但是弹劾孙承宗孙大人一事,内阁尚无定论,还需请皇上训示,眼下却要用孙大人的本家,怕到时候不能还孙大人的清白。”

魏广微上前道:“启奏皇上,微臣以为,用孙传庭无可厚非,但孙大人的事情,一码归一码,也确实需要皇上示下,内阁不敢拿这个主意。”

天启皇帝看来今天心情极好,见众人把西北一事扯到了孙承宗身上,也不气恼。

天启道:“叶向高,你是朕的内阁首辅,你说说你的意见呢?”

叶向高道:“皇上,老臣以为,孙大人的事情,着吏部和都察院共同调查清楚就行,至于让孙传庭领兵平叛,倒不如叫洪承畴平叛就行,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他对当地情况也极为了解。”

天启点头道:“好,那就叫孙传庭去督军,与洪承畴一起平叛,至于孙承宗,你们说朕该如何决断?”

顾秉谦继续奏道:“皇上孙大人领兵蓟辽已有数月,耗费极大却无功绩,确实需要给皇上一个交代,请皇上明察,是否另有隐情。”

天启略微皱眉道:“那就查,传朕的旨意,即刻发起进攻,给朕荡平金兵。”

杨涟上前奏道:“启奏皇上,臣闻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孙大人领兵在外,应因时因地做正确的选择,何时发起进攻,乃是孙大人的择决,想必能给皇上一个满意答案。”

天启道:“将在外不受君令是吧?那就传朕的旨意,撤了孙大人的兵部尚书一职,即刻回京待察,着阎鸣泰督师蓟辽。”

天启这突如其来的决定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

叶向高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皇上,不可啊,千万不可啊。”

魏广微、杨涟等众多大臣纷纷反对,可惜天启一句朕意已决就打发完了众人,

天启看着下面沉默不语的众臣,满意笑道:“来,咱们接着议,关于收复辽东,你等是何建议?”

夏雨才反应过来,感情这都是给自己现在发言做铺垫吗?

上前奏道:“启禀皇上,草民夏雨以为,眼下我大明王朝,外忧内患,要想收复辽东,必然要先安抚好鞑靼,以致我等能集中兵力,剪除金兵,此事宜早不宜迟,倘若金兵联络鞑靼,我大明则腹背受敌,情况就危险了,所以分而逐之,才能一劳永逸。”

天启道:“好,很好,朕觉得此计甚好,大家就下去琢磨一下,派谁去比较合适。”

杨涟忙道:“皇上不可啊,我大明建立之初始,便与鞑靼瓦剌誓不两立,且我大明历朝历帝,便没有与人求和的先例,请皇上收回主意,不要听信谗言佞语啊。”

天启面露不悦道:“哪里来的谗言佞语,杨御史,不要信口开河啊,此事朕已决断。”

杨涟直接在朝堂之上就发怒道:“皇上,成祖有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皇上不可忘了,而且这提议之人,不在朝堂之上,一无官职,二无功绩,皇上却赐他黄马褂,还赐他尚方宝剑,下安百姓,上斩佞臣。实在不可呀,请皇上将一切都收回去。”

天启道:“君无戏言,你叫朕如何收回?”

杨涟道:“忠臣死谏,乃我等做臣子的本分,国伦纲纪,是皇上治理国家的根本,今日皇上自废朝纲,与周威烈王分封三晋有何不同?朝纲不自废,是皇上自废,少不得臣要做忠臣,倘若今日皇上不收回君命,臣就撞死在这大殿之上,请皇上成全。”

天启喝道:“杨涟,你好大的胆子,你要做忠臣,你想要青史留名,那就是要朕做昏君,你让朕遂不了心,朕岂能遂了你的愿,朕不管你做不做忠臣,但是朕不做昏君。”

杨涟变了脸,哭诉道:“臣不敢,但恳求皇上收回成命,臣一心一意只为皇上,只为朝廷,只为我大明,倘若皇上不收回,臣请死。”

天启怒道:“衣服是朕赐的,他已经穿过了,你要朕收回来穿他穿过的衣服吗?先帝陌刀赐予他人之手,朕还能拿来供奉在大殿之上吗?朕有佞臣给他斩吗?”

左御史左光斗道:“请皇上一并收回与鞑靼议和的成命,臣一并死谏。”

魏广微道:“各位大人,夏雨虽是布衣之身,但他是叶阁老的学生,想必此意已和阁老早有商议,思考周全,因此才向皇上建言献策,至于皇上赏赐,不过一衣一刀,御寒防身的圣恩,哪能如圣上亲临,各位大人勿多虑才是。”

天启被气道:“听到没有你们,看看人家工部尚书,人家是怎么为我大明朝操心的,怎么替朕分忧的,现在你们满意了?”

说完重重的“哼”了一声,转身就走,太监连忙宣布退朝,跟上了天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