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暖流,家底(2 / 2)娘子,这药非喝不可么?首页

不过,仔细回忆了一下,炊饼一直是这个味道,只是似乎出自潘金莲之手的炊饼比武大郎做的多了丝丝甜味。

烧了一壶水,吨吨干了两碗,才算吃饱喝足,元气满满。

但武植并没有立即像往常的大郎一般挑上炊饼出家游街叫卖。

在武植的观念中,叫卖炊饼不太体面!

害,没有瞧不起人的意思,着实是“骨子里的眼高手低”在作祟。

君不见,某某穿越者前辈制糖发家;

君不见,某某穿越者前辈晒盐暴富;

君不见,某某穿越者前辈做皮蛋成土豪;

......

可惜,这些手艺,武植全都停留在眼睛似乎看会的阶段。

我真是个废物啊!

无奈叹气,算了,还是盘算下家底罢。

没有起步资金,啥生意都是扯淡。

武植蹑手蹑脚的回返楼上,虽然知道潘金莲很可能会睡到晌午才醒,他还是尽量不发出大的声响。

翻出床榻下的小陶瓮,武植抱着下楼。

在楼下桌前坐定,打开陶瓮,只见里面,满满当当的铜钱堆叠在一起。

嗯,他家没有存银,只有钱。

彼时宋代不同于明清时期,银矿开采量虽有增长,但在没有大量白银流入的情况下,依然处于缺银时代。

市面上主流货币仍为制钱,或铜制,或铁制。

白银仅在富贵人群少量流通,像武大郎这样的底层百姓,很少接触到白银。

日常开销均是使用零散的制钱,大宗点的交易,就用青丝绳或者细麻绳将制钱串起。

标准来讲,一千枚制钱串成一贯,但市场行情也会变化,七八百枚制钱也可以串为一贯。因串钱所用青丝绳有缗(mín)的叫法,一贯钱又称为一缗钱。

陶翁中的铜钱都是散开的,一时间,武植有种很有钱的错觉。

开数!

1.2.3....699!

武植翻了翻武大郎的记忆,再结合自己的认知,大概了解了自己的小金库。

七百七十枚铜钱为一贯,这么多钱竟然还不足一贯!难怪武大没把它们串起来。

武植无奈叹息。

以前的武大郎只会蒸炊饼、卖炊饼,家里就只有这一项收入来源。

武大郎一般是下午和面,晚上蒸,潘金莲跟他搭把手的时候,他最多一晚可以蒸出十扇,产出六七十个炊饼。

刚来武家的时候,潘金莲似乎是认命了,很是勤快。

但渐渐的,潘金莲丧失了干活的心情和动力,就算搭把手的时候,也是磨洋工居多。

所以,更多的时候,武大郎一天产出四五十个炊饼。

不过,炊饼可以归类为快消品,武大郎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或早或晚,总能卖个差不多。

扣除日常开支和采购面粉的成本,每月盈余可以去到一贯多。

但潘金莲的胭脂水粉,成色稍微好点的,随随便便都要个几十,上百文,扯块好点的布料更要几百文。

所以,他家实在存不下钱来。

而潘金莲呢,首饰仍然是成婚时候那套,从来没有添置过新的,日常穿着粗麻布料,跟在张大户家做丫鬟的时候差得远。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但任何生意都需要原始资金,但就凭这不足一贯钱的存款如何起家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武植忍不住再次叹息。

想不出来,多想无益,还是先把眼前的日子过上罢。

心思定了,武植从外上了锁,挑上库存的炊饼出了家门。

害,上锁也是安全考虑,毕竟美娇娘还在楼上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