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动作由简单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进行,并不是单单一节课的内容:
1:走:
带孩子,进行(沿线):
脚贴脚走线、倒退走、侧身走、交叉步走、之字型走
2:跑:
往返跑:
用敏捷圈在两头各放一个相通颜色的圈,明确要求孩子(带、辅助孩子)从一头的圈,跑到另一头的同颜色圈里,然后正着返回(往返跑),一开始一个来回,慢慢随着之后能力的增强,可以提升到2、3个来回
往返跑:同上,区别在于,回来的时候,要求倒退着跑回来
s型绕障碍机动跑:
把敏捷圈,排成一条直线,每个圈,中间距离间隔30cm左右(可以可以把颜色不同的圈规律、隔一个放置)。要求孩子,从一头,在尽量不踩到圈的情况下,绕着圈s型机动跑,跑到另一头,然后同样的跑回来。
这个绕障碍机动跑,这类孩子是都做不到的,必须由大人进行辅助。家长正面面对着孩子,双手握住孩子的手,家长呈倒退的走、跑动作,双手牵引、引导孩子机动性的s改变方向、发力,同时提醒孩子:小眼睛看脚底,把握好方向、不要踩到圈、控制自己的身体。
这个动作,重度孤独症的孩子,我目前没遇到能学会、能做到的,中度和以下的,在3到6个月左右,可以从笨拙、茫然到渐渐的可以做到、较流畅的做到。这个期间,他们的综合能力发育、所表现出的,进步、变化情况(所有能力、思维逻辑、语言、社交等等),在我的观察中,基本正比于绕障碍跑能力的进展情况。
踮脚跑圈:
把敏捷圈排一排,中间不留空隙。要求孩子,脚后跟抬起(微抬),用脚前掌跑圈,一只脚跨一个圈,踩在圈里面,在不踩到圈的情况下,快速跑过去,然后跑回来。
这个动作,稍难一点,得孩子有了一定的能力、基础后,才能够练习、做到。刚开始可以放低要求,要求走过去就可以了,一只脚踩一个圈,依次往前走,不踩到圈。
3:跳
2周岁以上,正常发育的孩子就可以做到双脚连续跳跃
3周岁以上,正常发育的孩子,就可以做到单脚连续跳跃
双脚跳直线往返:
在两头各放同一颜色的圈(10m),要求孩子从一头的圈,双脚并拢,连续跳跃,跳到对面圈里,然后跳回。
双脚s型跳:
把敏捷圈间隔30cm排一排,要求孩子,双脚并拢,从一头出发,连续绕着圈跳到另一头,过程中眼睛看脚下,尽量不踩到圈。
在孩子无法做到的情况下:家长该怎么辅助:和孩子面对面站立,双手握孩子双手,给予孩子力量支撑点、双手保持频率上下抬起、落下,带动、给予孩子节奏感。家长倒退,过程中辅助孩子不断的s型转向,上下的力量、节奏牵引(过程家长小累)
双脚定点跳:
双脚并拢,定点往前跳到圈里,要求尽量不踩到圈,往返。
双脚开合跳:双脚并拢,定点往前跳到圈里,双脚打开跳出圈,跳在两圈中间,重复动作往返。
单脚跳直线往返:
两头各放同一颜色圈(10m),要求孩子从一头圈里出发,单脚连续跳跃,跳到对面圈里,然后跳跃返回。
单脚跳s型障碍跳:
圈排一排,间隔30cm,要求孩子从一头出发,绕圈s型连续单脚跳跃,跳到对面,然后换脚跳跃返回。家长如何辅助,同上双脚跳一样。
单脚跳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阶段性、标志性动作能力,他们都是脚一抬起,就要往地上倒,没有重心、平衡可言,这是因为大脑的各项功能失调严重。家长在辅助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有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的这类疾病的家长,不要上去辅助,辅助不了,容易把自己弄伤、送走。也尽量不要让妈妈辅助这个动作,妈妈也一般没有这个力量,也容易弄伤自己的腰,也没有那个力量拽着孩子做这个动作练习。
在家长辅助做这个动作练习时,是需要非常大的力量去支撑、拖拽、扶住孩子的,他们会死命的、充满紧张、恐惧的把你的手往下拽,寻求家长的力量支持和安全感。
就像他们现在的状态,人生一样,需要家长巨大的付出,抵消孩子往下拖拽、摔倒的力量,拿自己的生命去支撑孩子,纵然艰难也绝不放弃。
在我的大量观察中,所有的特殊儿童,在初期,单脚跳是都不会的,抬脚就要往地下摔,不扶着就能头朝地上撞的那种。中度和中度以下的孩子,他们的所有能力,基本正对应于他们的单脚跳能力的发育、恢复,随之。发育、恢复,得到了非常大的、质的好转,当孩子能流程、很好的做出连续s型单脚跳时,他们的能力、表现,基本和我的其他学生们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我看来,单脚跳能力,不管是从客观事实上,还是从类比孩子的状态、处境上,都很贴切、符合。我们不努力的拖拽着他们,他们就会摔倒在地上,每一次,他们就跟抓住救命稻草样紧紧抓着我的手,我是既背肌疼,手指也疼。
练习跳跃的时候,我不喜欢、基本不带孩子做跳高练习、青蛙跳练习的,同时建议,所有初期干预、练习的孩子,不要进行跳高累练习(跳台阶类的)
4:爬行:
爬行是孩子在婴幼儿初期就应该具备的一种动作能力,也是很多家长认为平平无奇、不重要的一个阶段动作而已。
孩子凡是在婴幼儿时期,爬行阶段,爬行的行为、总时间受限,都会影响孩子的总体发育,如:感统、生理机能等,原理也很复杂,不多讲了。
简单通俗的讲,很多特殊儿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他们的爬行很多都是受限的、爬行总时间少、爬行动作完成度不好、缓慢,能够做到爬行的年龄时间较大。
有很多正常发育的普通(不大聪明)孩子,也可以追溯到他们爬行的问题,缺少的爬行,影响到了他们的潜力发育、发展。
一组10米×2(来回)
匍匐爬行:
孩子趴在床上(平面、柔软的平面),身体趴在地上,膝盖、手肘着地,匍匐正着前进、后退倒着返回。
手膝爬:
孩子趴跪在地上,用手、膝盖着地,爬行前进,正着前进、倒退着返回
手脚爬(老虎爬):
孩子俯身趴在地上,手脚着地撑起身体、膝盖不着地,正着爬前进、倒退着返回。
蜘蛛爬:手脚着地,脸、肚子朝上,正着往前前进、倒退着返回,屁股过程中不着地(这个动作较难、初期可以屁股着地要求低点,至少高功能才能做到)
手膝爬、手脚爬、蜘蛛爬,从直线往返(正着去、倒退回)先开始练习,到能力、要求进阶:绕圈(障碍物)s型机动爬。s型走、跑、爬一定要练,而且要着重练习,对于特殊儿童至关重要。
横向爬(螃蟹爬):手脚着地,膝盖离地,横着直线往返爬行;横向脸、肚子朝上,手脚着地,屁股离地,横着直线往返爬行。
往上爬行(攀爬架等、攀岩墙等),这个动作小的孩子练不了,一般得7岁左右,至少高功能才可以有能力练习,不算做基础练习里。
5:翻滚:
躺滚翻:
从最简单的:躺着、腿脚伸直,腰、腹、肩、背部发力,从床的一头,连续翻滚到另一头,然后翻着返回
侧滚翻:蹲下来,双手报膝盖,横向、侧身连续翻滚,过程中手抱住腿,往返
前滚翻:前、后行进,面朝垫子、床,双脚微微打开一拳头距离,蹲下来,双手打开放在地面上,宽度大于双腿,低头贴地同时屁股抬高,双脚同时蹬地发力,双手用力撑直,完成前滚翻动作。
前滚翻会做,练熟练做到后,开始要求做到连续前滚翻,不用手(双手背在身后)的前滚翻
6:抬腿、踢腿、提膝
双手掌根贴腹部,双腿轮流、左右腿提膝碰手(手不动),正着往前行进,正着回;正去、倒退回
左右腿轮流踢腿、行进,双手在腿下面击掌,正着去,正着回;倒退回。
左右腿轮流正踢腿,左右手,单手伸直,头部高度,同手同脚,用脚去踢、碰到手,脚落在前面、行进。正去,正回。
行进左右脚拍手:就刘畊宏带着练习的动作,原地的、单腿重复的,变成行进的,左右对称的,两腿往里,两腿往外。正去,正回,正去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