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代最政治机器的皇帝乾隆来说,乾隆一辈子同样杀伐果断,对将领因完成不了任务处死的都一堆。但是乾隆的处理基本没有出问题的,所以这一时期将领战斗力非常强。作为一个王朝中期皇帝,能够知兵,很大程度原自中枢机构里,懂军事人一直是主流的原因。
乾隆时代一共有过49个军机大臣,除了父亲留下很短暂的人外,能长时间在军机处待的人,参加过大型会战的有三十多个!而完全没有一线参与战争,
也没有基层经验的,只有张廷玉、乌雅海望、于敏中、董诰四人。所以有这么个中枢组成,客观上也说明一线军事官员地位高,只要军事能力过硬就能有很大话语权,反过来说中枢官员一般也需要直接去前线了解甚至指挥。这种环境下,皇帝只要聪明好学,就非常容易熟悉军事,从而做出靠谱决策。
回到慈禧本人,虽然慈禧本身文化素质都非常非常一般,很可能也就是识字程度,本人没有军事经验,甚至也没有基层经验。但是处于这么个中枢环境,学也能学会不少;学不好的,也有中枢官员辅助并一定程度纠偏。
以同治年间的军机大臣来说,先后共11位军机大臣,八人都一线接触过军事,既没有接触过一线军事又完全没有干过基层工作的只有汪元直一人。而这一时期实际上还有一批一线官员,对政局决策的影响并不弱于中枢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人。
虽然这时候参与过战争的军机大臣,不可能像乾隆朝那样深入参与大会战,但能参与,哪怕是败仗,对于当事人对于战争的理解都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这么一个环境下,慈禧只要稍微聪明点,就能在各种辅助下,对于前线战争后的奖惩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就算错一般也不至于太离谱。
所以这个问题,核心不是慈禧比崇祯强多少,是清代制度对于军事人员的地位定义重视的多。这种情况下,帝国中枢普遍对军事了解,一线军事人员话语权大,所以决策者做出的决策,就很容易在这套机制下科学很多。慈禧本人除了权斗外,其他能力未必很强,但是在这套机制加持下,比崇祯强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