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9.明亡于文官集团(1 / 2)穿越崇祯朝1628首页

明清的制度区别,导致面对战争时候有很大的态度区别。

大部分朝代共性,能上过战场的最多就开国时最初那么几个皇帝,大部分朝代除了像唐朝那种有点过于刺激的,一般过三代就很难有上战场机会了。比如说汉代上过战场的也就西汉刘邦(吕后)和东汉刘秀,其余皇帝并没有一线操作;清代上战场皇帝也就到康熙为止;相比之下,明代朱元璋和朱棣都是军事上玩过生死一线的人,甚至明宣宗“都可以算接触过过战场的,这个接触在历代中并不低。

但是,明代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以文制武太过严重,整个帝国中枢机构几乎无人接触过军事。

如果再严重一点说,那就是作为从中前期开始就是帝国中枢的内阁,连具备基层经验的人都很少。从一个侧面又说明,一线军事官员,实际地位和话语权远远不足了。

一个帝国上层,都没有接触一线军事,甚至没有多少基层经验。那么处理具体问题时候就非常容易想当然,而一线军事人员又没有资格制定方针甚至说明情况。而面对随时都是生死一线的军事来说,任何一个拍脑袋做决定,都会带来灾难性连锁反应;而灾难反应后,由于上层普遍自以为懂实际不懂,又会让灾难恶性循环。

当对手是土匪化的蒙古时候,这个问题还不明显,边将基本都能较好处理。三大征时候,这种上层瞎胡搞导致一线太多折腾的情况就很多了。到后金发育成熟后,这个问题从头到尾都在折磨大明。

清代很多很多制度是按照明制直接照用或者适当改革。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完全不一样。

清代的中枢官员中,有过军事经历的人非常多,而且几乎全都有基层经验。所以对于处理军事问题,

态度是不一样的。那些军事问题是做错了,哪些不是人为问题,很容易弄出大概的。所以应对的奖惩也基本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