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原来耧车是爷们(1 / 2)外祖魏忠贤,人们称我小千岁首页

七个庄子,原来的庄头,加上汪文言提拔起来的一批人,已经越来越有模有样。

上午。

人们找田地里干两个时辰的活,肚子已经饿得受不了,每处庄子里就开伙了。

今天开始。

原来的稀饭改成了香喷喷的干饭。

桌子不够,人们蹲在地上吃。

庄子里的大米已经不多,还是原来大户人家地窖的储藏积蓄,因为京畿地区是漕运的终点,有大量南方的稻米,所以不像西北地区主要就是面食。

今天吃的是疙瘩汤。

和好的生面用手掐成团块状,下入水烧烤的锅里,煮熟后就是疙瘩汤。

类似唐宋时期的胡饼做法。

“说好的干饭,变成了疙瘩汤。”

“吸溜。”

有人边吃边抱怨。

王本当做没听见,最快的速度吃完,然后去排队,重新吃第二碗。

那人看见王本的动作,气愤的闭嘴,也不再抱怨,埋头只管吃,吃完了也跑去排队,生怕锅里没有了。

今天敞开了吃。

每人都能吃几大碗。

各个吃的肚子圆滚滚的,发出惬意的声音。

肚子好久没有这种沉甸甸的感觉了。

许多人都忘记了吃饱的滋味。

“吃完了赶紧休息,下午好好干活,你们自己数数,你们都吃了多少粮食,不好好干活,对得起吃进肚子的粮食吗。”

王本放下碗,打了个饱嗝。

然后不忘记交代。

“明天还有吗?”

有人期望的盯着王本。

王本点点头,“明天吃面条。”

众人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无论是谁。

此时心里都很高兴。

……

“这一顿下来,那些汉子每个人至少吃了一升面,如此还得了。”

王本吃饱了肚子,休息了片刻。

回过头来就找到汪文言,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仿佛忘记了吃的时候,谁是最积极的。

西平村本地村民有两百五十三口,灾民也有两百多口,光劳力就有近两百号人。

这些人一顿就吃了两百升的口粮,还要其余的妇孺老人小孩,一天下来,哪怕下午吃稀饭,也得需要六七石粮食。

一个月就是一百八九十石。

七个庄子,每个庄子都比西平村大,特别是上马村下马村这几个。

王本算了下账,七个庄子一个月需要两千四百多石粮食。

“要不了多久,有两万石的粮食抵达庄子。”汪文言笑呵呵的说道。

“两万石?”

王本吸了口气,然后询问道,“丁源的儿子去干的那件差事?”

得到确认,王本忍不住感叹。

“少爷真是了不起啊。”

“也只有少爷这能有这样的大手笔,一口气就能弄来两万石粮食。”

王本无法想象两万石的粮食堆积在一起是什么样子。

汪文言也很佩服。

大灾之年,谁也不容易弄到大笔粮食。

哪怕是朝廷都很艰难。

福王有粮食,可谁能让福王拿出粮食来呢。

皇上都不行。

结果杨报国此子做到了。

汪文言大致清楚杨报国的做法,只能说此子的眼光极其的敏锐,竟然能抓住别人看不见的机会。

借助郑贵太妃,既稳定了他祖父在内廷的权势,又能获得两万石的粮食。

明明这么小的年纪,却比许多朝堂老人都要懂得人心算计,连自己都不服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