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叮当!”
墙上的挂钟响了六下。
作坊里基本都是一些老头老太太,鲜少年轻人,晃晃悠悠地往门外涌去。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青年才收拾好那些画笔,一手撑着工作台,一手提起裤管里那条没有知觉严重萎缩的腿,下到旁边的轮椅里。
他双手摇着轮椅出了家具作坊,转进一条窄窄的巷子。
宫里屋檐下挂着的铁风铃摇曳的声音远远传来,天空中响起一阵阵清亮的鸽哨。
在他背后,黄昏中飘忽寂寥的影子,挂在雍和宫黯红的墙上。
他用了十多分钟,回到了雍和宫大街26号那个小小的院落中。
前屋是一间,后屋也是小小的一间。
前屋临着巷子,和后屋相隔只有一米多,导致中间的“小院”比大杂院还要逼仄昏暗。
这里,容不下一棵向阳的合欢树,无法长出草茉莉和夜来香。
只有后屋紧挨着的雍和宫宫墙上面长着的几根瘦弱的瓦楞草在微风中微微颤抖着。
门外传来放学的孩子欢快的嬉戏声,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他只感觉吵闹。
他拿起钢笔,在稿纸上写着一篇涂改了很多次的散文,就好像一头病牛般在土地上默默耕耘。
八年前,他在陕北延川关庄公社插队。
一次山野放牛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引起他持续高烧,结果就卧床不起,稍稍缓解后也难以正常行走。
可是,他还怀着坚定的信仰,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劳动,最终在1972年,彻底瘫痪。
回到燕京后,为了给他治病,母亲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他也曾经相信自己的双腿一定能治好,尝试过一切能找到的偏方和草药。
为了能治好双腿正常行走,他也甘愿吃任何苦,曾经因为药浴将两条腿都严重烫伤。
可是,命运给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双腿越来越差了,去年,患了严重肝病的母亲溘然长逝,他的一根精神支柱倒塌了。
他的好友孙立哲今年身陷囹圄,他想尽一切办法却无计可施,又一根精神支柱塌了。
那些不屑和嘲笑目光,甚至那些同情和怜悯,都让他觉得比以往更加难以承受。
他竭尽全力从精神废墟里攀爬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加乐观开朗,誓要重建健全的精神家园。
他要让天堂的母亲获得真正骄傲的机会,自己也不能再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更多不幸和负累了。
于是,他拿起了笔,笨拙地开始写作。
“哥!哥!”
“我在八月份的《延河》上看到一篇特别好的小说!”
“作者和你一样是在延川插队呢,不知道你认不认识。”这时,妹妹石兰背着个书包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
石铁生笑着伸出手:“给我看看!”
怀着对方远平一丝的好奇,他没着急看小说,而是先看那篇创作杂谈。
渐渐的,他就被吸引了。
看到那些在陕北插队的共同记忆,石铁生嘴角泛起微笑:“写的很真实,就是这个样子,我也偷过老乡家的红薯吃,也烧过田鼠打牙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