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2 / 2)七O行首页

“这个,你或许不知道。他是市里原来王书记的侄子,是以引进人才的名义安来的,对城市规划就一知半解,还不如我,在这里过渡两年,马上要跳出去,任同昌县副县长。”

陆运红摇摇头,说:“现在,我心有余而力足,感谢领导的信任,不敢再拼了,现在只有保命要紧。”

他把自己病的事告诉了郭永光,说自己又是多年没再直接接触城市规划,思维上可能已跟不上。如有需要,可以力所能及尽绵薄之力,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年来,市主要领导更换频繁,城市规划修编确也同步频繁,总的来看,都因为各届政府意识到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给予这项工作的特别重视,这种修编频繁是社会发展、城市间的竞争和紧迫感逼出来的,仓促、难免不尽人意,挺正常。但事已至此,很难改正。二十年间,云津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大了五六倍,人口规模也扩大了五六倍,很骇人的。城市规划现阶段着力点应该转向郊区化,约束中心城市规模,将吸引农民进城的生活元素向乡村扩散,救活农村。他也不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们就不懂,如果是才来的,或许还没进入角色,多锻炼,自己当初也是这么来的。只是时代不同了,物质充足后,大家对精神层面的要求更高,这点在规划的表达上,应该更重视,否则依旧容易导致规划的遗憾;因为城市规划,越来越是艺术活。两人聊了一阵,陆运红告辞了,和郑彦秋一块,回到乡下老家。

家里现在只有他和郑彦秋,两人学着照看那七八只鸡和两头猪。可是,他们都照顾不来,在给父母烧过“头七”过后,他先找来收猪贩,把两只猪卖掉。他们到黄大文家闲坐的时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村里六十多家人,如今只有五六家在养猪,大家都嫌麻烦,不养了。当年为了吃肉,大家争先恐后地养,三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已完全逆转。养猪的几户都是老人闲着无事,用来打发时间的,没有谁真想养。猪被卖了之后,家里只剩下七八只鸡,其中一只公鸡早上还打鸣,母鸡产蛋后,它还会陪着母鸡咯咯咯地叫个不停,可以让家里热闹一些,让人感到不是那样死气沉沉的,加强一点家的感觉。他和郑彦秋把父亲母亲遗留的东西收拾一遍,找到父亲以前记工分的本子,翻到其中的名字,发现有一大半的人已经不在了;还有母亲当初教大家唱歌时写着很多错字的歌词,又找到母亲记录的药方,还有他和三姐,程迎夏和一些邻居的电话号码,他收拾起来放到一边,他们把屋子收拾干净。地里还有老两口种的不少白菜、土瓜、辣椒、虎儿瓜等菜,二人还得学着照看,所幸他们都是农村出身,这些小事都做过,不是难事。

村里的老人们很多已离世,其他的同龄人秦小军、秦明明他们都在外面打工,孩子、媳妇都不在村里,只有三十多个人是陆运红认识的,在家里的村民也就占全部村民的不到三分之一。陆运红念书以后,嫁进村里的女人和她们生的孩子,他几乎都不认识,虽然母亲和父亲离世的时候,她们都来帮忙了。他和郑彦秋到各家走走,才又通过他们的相互介绍,开始重新认识。当初陆远南曾想把面粉厂送给钟老三钟长吉,他始终没搬来,听说他在外面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发了大财,就在县城里买了房。前年他母亲三奶奶去世后,被他直接埋在草房堂屋里,然后他决绝地和儿子离开了,离开这个让他感到没希望的地方,再没回来。远远望去,他的草房已经塌了,被乱草覆盖着,野葛藤放肆地爬到了屋上,吞没着草屋。村里新增了五六个年近三十还未结婚的年轻人,他们都没有外出打工,他们的婚姻成了大问题,他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但是已经难以改变。总之他们和他们的父辈一样守着庄稼,被高速运转的生活遗留在了原地。全村被列入贫困户的有七户,几乎全是没出去务工的。

陆运红开始在家里长住,是因为养病,大家都已知道,大家更知道的是他的公司与财富。财富颇能震慑人,征服别人的眼光。陆运红与郑彦秋出去串门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去熟悉的几家,程林或黄大文家、程永林家,韩科有时回来,他们也去串门。每当他坐下,在村里的年轻人就围上来听他聊。他多是和他们拉拉家常,很难聊辞职创办公司的经过。可是在年轻人们的眼里,一个人只要有钱了,就句句都透露着发财的信息,甚至一句口水话也被赋予哲学味道。他也聊聊自己学车的经过,聊聊当初吹口哨被老师教训的事,这些事也被他们私下传播,当成不同凡响的人才有的事迹。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才是贵人,怎么判断是聪明人还是傻瓜 ,这些事他们都拿来问他,要以他的说法为标准。他偶尔无意中说到工程上的事,他们更是聚精会神地听,要从其中咂摸出迅速发财的途径,他体会到他们的心理,只是难为情地笑笑。

也有在沿海打工发了财的,像表叔邓荣华的孙子邓小飞,去广东打工十多年,包了个皮鞋厂,据说最近四五年赚了两百多万。他是昨天回来的,陆运红和他互相不认识。他准备重修房子,一副衣锦还乡的派头,这两天信心满满地把昂贵的香烟“黄鹤楼”拿出来,泰然地发给见到的人,还特意说明:“知道不,这是一千元一条的烟,尝一尝。”

“这么多年在外面,都没回来,想不想家?”程林问他。

“有钱,哪里都是故乡;无钱,哪里都是流浪。”对方抖抖烟灰说,“我相信的是这句话!”

陆运红在家里比较闲,闲了反而不习惯,一有工程,无论大小,就犯瘾似的想参与。听说邓小飞要修新房,他就想帮着看看,说可以替他设计,多画几份参考图。邓小飞在外十多年,是见过世面的,有些不屑地说:“不瞒你们说,咱这地方房屋的设计,我是不太瞧得上的,我自己来搞,也让大家开开眼界。”

这份自信让陆运红感到不乏可爱。果然,没有几天就破土动工了,村里不少人都去看热闹。陆运红翻看了他手绘的草图,是一栋五层的高楼,面积近八百平方米,结构一如城里的建筑,如果建成的话,在村里算是鹤立鸡群。这在农村应该是不太合适的,他家里现在只有两位老人在,他们年老体衰,难爬到高楼上去做什么。邓小飞和妻子在外边,孩子也在外边,表叔邓荣华两口子一旦驾鹤西去,这么大的楼谁来住?即使将来邓小飞一家都回来,两层也足够了。大概贫穷与富裕转换太突兀,使他还没找到其他更有内涵的展示富有的方式。总的说来,他能回村里来修,就已经不错了。于是,全村第一高楼在大家的围观中顺利下基了。

陆运红偶尔问问红信公司里的事,在几个得力干将的协助下,聪明好学的程迎夏快速熟悉了公司的业务。今年的工程都很顺利,红信公司与其他几个公司一起参与的省里旅游干线公路已经完工,工程质量等级被评定为优良,正在申报詹天佑奖。如他以前所说到的,如今建筑工程公司数量多,在竞标方面不少地方越来越规范,灰色、马赛克空间开始越来越小。红信公司一直以“质量第一”为宗旨,已经树立了较好的名声。公司现在基本不再出借资质,大部分工程都自己做。利润大,但垫资多、资金周期长、风险高的工程,陆运红以前基本不会去参与,他的理念是小、多、稳,程迎夏现在也按他的理念来。公司的几个核心人员,包括钟强和袁旭以及后来的杨休都已经取得一级建筑师的资质。戚永辉和袁旭目前是公司的质量技术总负责人。让陆运红意外的是,程迎夏交了一个女朋友,是以前常合作的金鸿建筑有限公司的蒋代锋的独生女儿蒋苒,她是学工程设计的。据说在前年红信公司举办的业务交流会上,蒋代锋第一次见到程迎夏,就关切地打听程迎夏谈没谈女朋友,后来托人为女儿做媒。如今,蒋苒和程迎夏接触了近半年的时间,对彼此很满意。星期天,蒋代锋带着程迎夏和女儿蒋苒来白雁村乡下看陆运红。蒋代锋和陆运红年龄差不多,陆运红看他的女儿外形也不错,至少在观感上和程迎夏还比较般配。蒋代锋带了几盒托人从东北买来的老人参,从青海来的虫草,说是补气润肺的,祝陆运红早日康复。陆运红只好道谢后收下了。两人简单聊了一阵,陆运红知道他的意思是就两个孩子的婚姻征求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意外,这两个人的结合,可能也会引起公司的合并。对于公司而言,不仅二升一,甚至可以快速完成一个资质升特级。陆运红看了看程迎夏和蒋苒,两人正在眉来眼去,他各方面权衡了下,对这桩婚事大致满意。他和蒋代锋聊到自己原来的规划,说:“看来以后就得靠你多多给两个年轻人指点,为公司发展掌好舵,我更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陆总,不是靠我,而是靠咱们哥俩啊,你身体欠安,平时我可以多跑跑,关键时候,还是必须靠你帮指点。”蒋代锋开怀地说。

程迎夏告诉陆运红,陆迎轩开的网店生意不错:“隔行如隔山,弟弟的网店并不像你以前估计那种,经不起风吹浪打,会很快关门,也许他的天赋就在这方面。他除了帮人代销,还在帮人设计网站,月营业收入有时上万,他相当于白手起家,这点胜过我。另外,他现在总想参军呢,但是,我还是想以后让他到公司里来,他脑瓜子活,像王新宇一样机灵。”

“参军?”陆运红惊讶地望着程迎夏,似不相信:“如果他真有这样的想法,那可能是他这几年来最正确念头,可是,年龄还适合吗?我看……再过几个月就过上限了,现在去倒合适,算赶末班车,来得及,我怎么没替他想到这个呢。”

“他马上就想去报名,可是我想,还是让他在公司里做……”

“不,不,参军很好,他就应该去,他终于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陆运红觉得如果能入伍,对陆迎轩来说,是难得的锻炼,遗憾的是时间短了点。

“那……以后他参军回来,再让他回公司。”

陆运红听了,说:“可以,以后你做主,但让他先参军。”

事后,陆运红把蒋代锋送的礼带给了郑彦秋的父母,他不想在医生给开的药之外胡乱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