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眼前的话,这桥根本就没必要修建,延误工程进度不说,还要投入大量的钱财进去,还不如直接改道。
但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修这跨山大桥就十分的有必要。
因为郡直道可不是光给百姓出行的,它的主要目的除了作为商业通路带动整个百越的经济之外,还承担起连接各郡从而提高百越地位的重要战略意义。
诚然,如果改道的话暂时是省下了不少的财政开支,但以后呢?
每次商队经过都要多花费一天的路程,这一天的路程白白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了?
长期以往,累计起来的开支又有多少了?
而且现在有机会给他们改道,但世事难料,以后总会遇到那种想改道也没办改的情况。
但现在如果让方寻把这座跨山桥梁修建出来了,工程队还能趁着这个机会向方寻学习搭建这种桥梁的技术,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冯智戴不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人,一时之便和世代方便,孰轻孰重他分得清。
所以这座桥,非建不可!
既然冯智戴已经下定决心,方寻也就不再说什么了,随便找了一块岩石坐下,拿出文房四宝就开始着手画起了图纸。
之前画的那张也不是不能用,但也只能是作为草稿为方寻带来一些灵感。
而不能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因为要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究其原因,还是地理问题。
因为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
这也就是所谓的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其实强风对于桥梁的影响,比一般人所认为的要大得多了。
普通人可能不会了解,但学建筑,特别是学桥梁设计专业的同学对一个事件绝对是印象深刻。
那就是鹰之国的塔科马海峡大桥倒塌事件。
当时摧毁这座大桥的仅仅是八级海风而已,虽然这个强度的海风对于内陆算是强风了,但对于海面来说只能算是小儿科而已。
既然设计的是海峡大桥,当初建造的时候就没考虑桥梁的抗风能力吗?
事实上也确实是考虑了,而且建桥时设计师原本的设计就是抗十二级狂风的。
所以当塔科马海峡大桥倒塌时,所有人都懵了。
因为设计塔科马海峡大桥的设计师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而是莱昂·莫伊塞夫!
他是谁?
这可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悬索桥的领军人物,也是全钢制桥的早期推行者!
也许是为这座当时世界排行第三的悬索桥融资并不算顺利,又或者是莫伊塞夫想要趁此机会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