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谁也不知道这把刻刀悄然在人的面上勾勒了什么。
这一日春光大好,皇后娘娘在宫廷中设宴,前来的自然是权臣家的女眷们,两位乡君也在邀请之列。
来自异国他乡的两位周家女,可以说在前一年里收敛了绝大多数的玉京城人目光。周至柔就不说了,大名鼎鼎的金夫人之女,她主持的“百花会“,早就成了一年一度最受欢迎的节目了,每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巡演,都吸引无数民众前往观看。看完之后,震得三五日茶饭不思,那是非常正常的。
而另一位周瑾,更不同了。她惊世骇俗的要办女校!
不管是大梁还是那南魏,甚至北汉,都有女子学校,专门贵族女眷准备的。而周瑾出奇就出奇在,她专门为贫女办学校!
学什么呢,纺织,印染,刺绣,算术,都是学成了就有一门手艺活在身,可以独自支撑门户的那种。
据说这女校另一位乡君周至柔也试图曾经在南魏推广过,不过成效甚微,大多数百姓家里就算免除了学费,减免了食宿费用,也是不肯把自家女孩送到学校里读书的——因为女孩在家还能做家务呢,农活也能搭把手,里里外外,少个人那么多活计谁来做?况且女孩子养个几年就能嫁人了,到时候收一大笔聘礼不香么?送到学校,费油费米的,何况费那功夫?
他们大梁就不同了,虽然也重视男孩,不过家里的女孩子要是有了好的出路,为人父母的还能不支持吗?不过辛苦熬费个两三年时间,等女孩学出来,能当半个男孩子支撑家业,将来有好的归宿,他们当父母的,知道孩子们都过得好好的,两腿一蹬时也能安稳的闭上眼了。
大约是民风不同,想法真的非常不同。周瑾办女校,只收录百名学生,第二年就扩张,收了五百名!这么多女孩子,大的十七岁,小的十三四岁,还以为管理孩子需要配备多少教职工,没想到这些女学生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几乎当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稻草!
她们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大的学生教导小的,小的没人可以管,就在学校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扫灰尘,整理校舍。外人一来,看到的就是这么的和睦,整洁,有序!
这功劳,自然不能周瑾一个人背上,要挂在皇后娘娘名下。
都是皇后娘娘母仪天下的功劳啊!
周瑾聪明,她自知自己一个外国人,想在东梁做点什么事情,不扯大旗,不找个靠山大腿,寸步难行。心甘情愿为皇后娘娘的美名添砖加瓦。
汇报工作,几乎和监督周至柔实验室的助手一样勤快。
大概人逢喜事精神爽,进来孟皇后虽然年岁到了,脸上增添了许多岁月的洗礼,然而地位越发的稳固,越发慈悲怜悯了。
这不,连宴会上,小侍女不甚打翻了杯盏,也只是笑着摆手,说“可怜见的,生得单薄“,叫管事嬷嬷“轻些教导,年纪还小呢“。
众女眷凑趣着,闲聊之后,话题一转转到周瑾办的女校上——
“听说开年之后,周大山长又打算扩充学校?还要招百名学生?这么多人,管得过来么?“
周瑾遇到的质疑多了,这点不痛不痒的根本不算什么。她心里不在意,面上却诚恳的跟人解释说明,百名的学生要如何管理,比如吃什么,每日里需要耗费的食粮多少?再比如住哪里,校舍是怎样的,学生们在哪里学习,每日的功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