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7章 听民意佐证心中所想 上四疏为求长治久安(1 / 2)窥明首页

如此夏言在潞州一住就是十几日,在此期间安抚百姓,稳定人心,释放青羊从犯,赈济灾后百姓,又以陈卿事严查官员贪腐不作为,整肃潞州吏治。同时以核实战功为名,约束惩戒地方武将,桩桩事情每一件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潞州城中连街头小儿都知道朝廷派来了这样一位钦差,他谈吐不俗、处事干练、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一时之间夏言的名字开始在潞州各地传开。

大明嘉靖年正月十

夏言从去年十二月中到潞州,不觉已经待了一个月,各种善后事宜,论功赏罚他也已经都核实清楚,只剩下升潞州为府,设立县治。巡检司等事务,他也已经开始一一谋划。

元宵节后,很多地方士绅百姓听说夏言要启奏皇上於青羊山设立县治,并有意升潞州为府。这可不是一件等闲之事,风声传出,早有潞州儒学生员孙濡、江相等人联合致仕官李玹等人联名百余位当地名人,具呈夏言要求改州为府。

正月二十日,夏言在州衙附近的住所,热情接纳了他们的联名请愿书,并问询了许多潞州地方的风土人情,更加坚定了要在此地有一番作为的心志。

不出数日,又有宣化坊老人郭琦等连名十余坊厢都里老,联名具呈请求升潞州为府。夏言笑呵呵亲自邀里老到他的住所喝茶聊天。他谦恭地问起将近七十岁的郭琦:“潞州升州为府有何妙处,老先生说来听听。”

满头银发的郭琦理理胡须,一本正经道:“大人是京官,小人才敢说实情。潞州城里的沈恭王府坐在州府正脸前面,州官位卑,权力有限,孰敢粗声大气?凡事必须仰望王府的鼻息,纵使州官才能卓著,有此掣肘,亦难展布其满腹经纶。而且咱们潞州,如今养着这么多皇族子弟,他们的吃穿用度都由潞州百姓来承担,王府不仅不爱护百姓,还时常纵容家属仗势欺压我们。何以治之?惟有升潞州为府治,府官位重,才敢斗胆讲话。吾等合计,潞州为府,实为我潞州百姓之福,亦是长远之策。”

夏言颔首道:“郭老所言极是,本官当年曾协奉命核查王庄田地,见天下田地虽多,而百姓无地可种,皇室勋戚,地方豪强占有大量土地却不给朝廷纳税,如此种种,在潞州本官也是调查清楚,百姓负担之重,确实该当好好解决这些问题,否则青羊之乱既平,说不定哪天再有叛乱,到时又要朝廷兴师动众平叛,劳民伤财,涂炭生灵,那才是真的罪过。

这时一个儒学生叫孙濡的起身道:“大人所言诚为万世之策,学生佩服,潞州升府刻不容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我等学子,还另有一建议,昔日青羊之乱时,贼匪攻城日甚,潞州巨富之家金帛

盈积,独居旷野,墙低院矮,无子弟奴仆挺刃器械之防,主人大多孱弱不振,俱是凿壕掘坑以自防,仓惶至极,想起来可谓寒心之至啊。”

夏言因问:“此为何因由呢?”

郭老汉说;“潞州城池不固,武备久驰,荡然无守。因有专主防御之兵备,兵备必有可握之兵方才可靠。朝廷光担忧大同边防,年年从此抽丁赴三关操练,却从无想过边境之地固然宜守,而内地大城也该用心防守,不然将来一旦盗贼四起,官府无可用之兵,百姓无还手之力,岂不是任人宰割吗?”

夏言闻言沉思不语,后郭琦老汉等人起身告退,夏言款款送出门外。随即差人吩咐参政邵锡又去勘察潞州周边,听取各类人士对于是否该升为府治的意见建议。

两日后周昊来报上调查结果,很多本地的世子文人,文坛野老,致仕官员,提出了很多意见,无非都是潞州地方广阔,城廓宏大,民俗强悍,人多好讼,应予升州为府,强化整治;潞州山川险阻,便于盗贼藏伏,兼以宗室繁衍,每生事端,军卫杂处,甚难治驭;知州品位颇卑,同知等官出身见识很是有限,导致连年多事,居民无靠;泽州、潞州去省颇远,府官职司事务太多,忙碌不迭。遇有紧急,难以迅速传至等等……”可见升州为府实在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夏言将这些一一记下,正月二十日,在他奉旨来此两个多月之后,他吩咐下人,他要闭门谢客,总结离京以来重重勘察结果,写奏疏给朝廷汇报工作了,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打扰。

于是接下来几日,这位未来的首辅大人,斋戒沐浴,抚案疾书,接连三天三夜,吃住在房中,脚步不离地,洋洋洒洒下了四道奏疏,一番书写下来,写得那叫个辛苦。

这几篇奏疏便是明代重要史料《桂洲奏议中最著名的几道奏疏,分别为《入青羊山抚谕相度开设大略疏,《改建潞州府治及添设兵备宪臣疏,《恳祈天恩申明屡降敕旨抚谕兵后残民以安地方疏,《开设县治巡司关堡抚恤降民事宜加上他来前写的那篇《请差官查勘青羊山功次及处置地方疏,夏言一共为潞州写下了五道奏疏,最长的洋洋洒洒七万五千言,最短的也有七千多言,足见其用心用情。

他在奏疏中除了写了离京到河南和潞州以来种种见闻,如何安抚百姓,宽宥俘虏,整治地方,恢复秩序,稳定人心外,特别在奏疏背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潞州未来的政治构想,奠定了后续潞州几百年直到今天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