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名仕(2 / 2)侠骨医心首页

往日里皇爷爷南征北战、勤政廉民,今时皇帝哥哥勤于律己、整治朝纲这是百姓之福,小妹甚是欣慰。

然···皇爷爷西驾时留南塘先生及子澄先生助哥哥兴帝业、辅社稷造化天下,今日里哥哥却每每留恋于希直先生之儒家大学···

妹学识有浅却也疑虑于儒家大学可否助我兄长保社稷、助黎民、安天下之兴。”

话毕用坚毅的眼神看向正对面的方孝孺。

“大胆!”

建文帝微怒道:“你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懂什么治国大事,却在这里评说儒家和先生之名···先生莫怪,这丫头让先皇和我这个哥哥给宠坏了···”

这边一直静心宁听的方孝孺听罢缓缓起身道:“无甚紧要···我倒觉得郡主殿下所疑虑之事实数紧要关键之事,古之学说百家齐鸣。

然,个有长短,何为治国安邦之学古之有争。

春秋始,礼崩而乐坏。

天子失权威,诸侯雄起,兵戎相戈,乱世呈现。

社稷黎民皆遭受于苦难之中,各家学说由此而生。

孔圣游走诸国致力于周礼复始。

然,礼无基、乐无根圣人痛哀。

随以周礼为准创儒家之学倡诸侯仁政为德、爱民如斯、忠贤纳士,其弟子孟公承而创新延儒家之大学传于后世,直汉初武帝时董子以儒家为基准纳各家所长建儒家之核心所在。

荐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一朝随即强盛不可一世驱匈奴于漠北保汉室百年兴业,儒家之学确有兴邦安国之术。”

说罢向着建文帝和郡主各施一礼。

郡主仔细听来,待方孝孺话毕随即走出了位子。

小林利见状将一把折扇递给郡主。

接过扇子郡主向着方孝孺走了两步又转身面向皇帝哥哥,说道:“古人道礼崩乐坏,却不知礼崩崩于天子不律勤政、不恤民情、不纳忠言,乐坏坏于天子不辨忠奸、枉顾佞臣继而致臣不称臣、君不贵君。

幽王戏诸侯此为君不贵君,楚王问鼎此为臣不称臣。

正所谓天子定君臣。

天子正则臣刚,天子奢则臣靡。

周宣王独断专行、不善忠言、用兵无道祸及周室,幽王宠信佞臣为博美人一笑尽戏谑诸侯,此乃昏庸之至。

犬戎灭周,其时周王室已然不复存在,平王东迁不过苟延残喘几百年而已。

诸侯并起周天子颓废取决于周天子失信于诸侯而非礼崩乐坏也!”

方孝孺走出位子对着建文帝郡主各举一礼。

转身看着身前这个十岁左右的一身男装却是女儿身的郡主,微笑道:“非也···周礼始于周公,礼乐之盛兴周百年。

公德才兼备辅武王、助成王先师之表却无僭越之意。

召公举身教材留守镐京,辅助成王,成王崩继助康王创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为周朝打下延续百多年的坚实基础,此为礼之忠君之道也。

后世人称周公乃儒学先驱也,其时儒学之家虽未成,然已于公身燃于世间也,儒学之治国、兴国古来有之。”

“先生所言不假,周公、召公、毕公确为忠臣之表,树周百年兴盛我虽有异议确也苟可相同,然儒家否有其功我则不敢苟同。

千古始皇扫六合归一统成帝王之世。

其功在于商君变法有道、秦人勇猛好战,加之亲政后纳韩非子举措修法律令,秦国强盛无比灭六国实乃天下所为。

我古观其举措,似无儒家之学,乃法家大成而举就也”,

“错也···”

建文帝抢先,道:“秦时名臣首推李通古,‘谏逐客令’并六国贤臣名将助秦王一统千古。

尊帝王、制礼仪、反分封、定郡县,修车轨统文字度量衡,官拜丞相实为秦之骄囊,然李通古师从荀卿,卿乃儒家大成者是也···妹可有否。”

郡主打一下折扇道:“有些道理,李斯虽有焚书坑儒之举,但秦国初建强思想重帝王却也不为过···敢问先生古之圣贤,谁可为臣,古之名将,谁可卫君···”说话间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