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认真学习之后赵佶才知道大宋官制的复杂性,他越是了解越是头大。
说起来似乎简单,大宋主要的权力分散在二府(枢密院和政事堂)和计省上面。二府中枢密院是大宋军队的掌控部门属相当于现代的军.委,被皇帝直接掌控。而且人事上往往是皇帝直接任命,大臣们出于忌讳很少对这个方面指手画脚。
政事堂则是大宋朝堂真正的政治中心,这里面大佬云集也是新旧两党打破脑袋争位置的地方。大宋的国策和方向就是这些政事堂大佬们来决议制定的。政事堂也是宰相的一亩三分地,是赵佶最插不上手的地方。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赵佶认为曾布的想法是对的,在政事堂他还真得看韩忠彦的表演,没有一个旧党战斗机他是玩不过章惇余党的。
并且政事堂下辖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内侍省、殿中省、宣徽院等部门错综复杂。赵匡胤定下的规矩极多,而且几代皇帝为了制衡而制衡又添了无数冗官。职权禄更是混乱不堪,有很多人任着礼部的职干着兵部的事却领着工部的俸禄。这让赵佶一个现代的迪奥丝怎能不头疼,他只觉得自己想要达成预定的目标是任重而道远。目前他又没有班底,只能依靠曾布和韩忠彦的发挥了。
相反对于计省这个大宋第一机构赵佶却有诸多想法。计省也被称为三司,当然此三司与拥立赵佶的殿前三司兵马不同。终一大宋朝三司就是一切,实际上它才是大宋第一机构包含了赋税、度支、钱粮、教育等等一系列事关国家生计的职权,可以说在大宋就离不开与三司相关的人和事。但三司的政治地位却并不高,多数时候都要被政事堂的意见所左右。
赵佶经过一番思量之后觉得既然在政治上暂时不能有所动作,那就在经济怪兽三司中来动一动手脚。后知后觉的他这才明白向太后和曾布建议把端王府属臣安排在计省的用意。这地方重要,却又不是政治斗争的中心地带,很容易安插后手刷政绩,再提拔去政事堂。
当然赵佶和向太后、曾布想的又不一样,赵佶这些天也了解了一些当前的国情。知道如今大宋税收虽丰却有些入不敷出。以往的节流政策虽然有效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赵佶也很想在经济上打开缺口。
只有手上有了钱粮才能培养忠心于他的军队,有了铁杆军队的支持才能大刀阔斧的革除弊端,从而加强皇权,真正让赵佶实现一言而决天下事的理想。
这到不是赵佶希望一言堂,而是他在学习了大宋官制和了解几代皇帝的政策之后认为以前的宋帝对皇权和臣权之间的平衡做得不够好,在封建王朝还是一言堂更利于革新弊政。
赵佶知道自己还需要多了解少做事,他也拿出了堪比当年高考冲刺的劲头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也佩服起了原主这具身体的天赋,或许也因为他穿越灵魂融合的原因,赵佶觉得自己的进步简直肉眼可见,很多繁复的事情他都能深入思考直达本质。他也如同海绵一样吸收着大宋的治国之道并且与现代的知识融会贯通正慢慢形成自己的理念。
只是赵佶没想到看似平静的背后一波又一波的危机也在向他袭来。几次波澜不惊的朝会和欣然接受赵佶调度的朝臣并不代表他已经掌控了大宋朝堂,暗流虽迟但却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