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0章 助情花香:父皇臣妾还要嘛(2 / 2)屈尊归来首页

高力士神色凝重,双手微微颤抖着在一旁铺纸,仿佛正在进行一场神圣而庄重的仪式。那纸张在他手中沙沙作响,似是知晓自己即将承载关乎大唐国运的重责,也在微微战栗。“小玄子,快把此画收入袋中,没有我的命令不可打开,”他低声嘱咐,声音里透着一丝紧张与神秘。小玄子赶忙上前,动作麻利地将画卷起,小心翼翼放入袋中,眼神中满是敬畏,“不然它们都飞走了。”

吴道子目光炯炯,笔锋犹劲,此时问道:“圣上,这第二个是画何物呢?”唐玄宗李隆基微微一怔,仿若从一场幻梦中惊醒,忙道:“江太傅,快点说与画圣知晓,好作画呢,嗯,画的好,画的神也。”江浩然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这第二幅画,画一幅东海如意神针(如意棒),神针顶端画两个针眼,也就是针眼睛。”言罢,众人皆将目光投向吴道子,只见他嘴角上扬,似成竹在胸,那自信之态仿若能征服世间一切奇难画作,不愧被誉为一代画圣。

吴道子挥动画笔,铁线描法之下,笔锋恰似灵动的蛟龙在纸上游走。每一笔都力透纸背,仿佛将那东海的神秘力量与神针的威严都凝聚其中。刹那间,一幅东海如意神针图已然绘成。神针在纸上散发着凛凛寒光,仿佛正从那浩渺东海深处破水而出,针眼之处似有灵智闪烁,仿佛能洞察世间万象。江浩见状,急忙道:“皇上,和刚才一样,快快用画圣之笔蘸朱砂,在神针之眼上点其眼珠,再题诗一首。”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缓缓走向画前,心中暗自思忖:“此画又将为大唐命运带来何种变数?这如意神针难道真能如传说中的神器一般,为我大唐戳破困境,撑起一片祥瑞苍穹?”他拿起画笔,轻轻蘸取朱砂,那朱砂在笔尖闪烁着如血的光芒,似是蕴含着无尽的魔力。当他点向神针之眼时,仿佛看到一道灵光从笔尖射出,瞬间没入画中。神针似是受到感召,微微颤动,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仿若在诉说着千年的等待与使命。

李隆基沉思片刻,挥毫题诗:

神针镇海疆,如意韵悠长。

针眼开灵慧,锋芒耀大唐。

乾坤凭此定,社稷保安康。

墨宝传千古,威名震八荒。

这九幅画组合而成,就是《神鬼九阵法》

江浩然步出宫殿,微风轻轻拂过他的面庞,他却浑然不觉。此时他心中思绪万千,一方面为即将到来的战事谋划布局,另一方面也在回味着与玄宗的对话。他深知此次出征意义非凡,不仅关乎大唐边疆的稳定,更关乎大唐在天下诸国中的威望。他深知吐蕃与南诏联军不容小觑,每一个决策都必须慎之又慎。江浩然心想,那吐蕃的勇士们在高原上纵马驰骋,如履平地,他们对山地作战的精通是其最大的依仗。我军虽兵源充足、财力雄厚,但地形的劣势必须巧妙化解。他抬头望向天空,几只孤雁飞过,发出阵阵哀鸣,似乎在预示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玄宗在宫殿内来回踱步,他对江浩然索要吴道子画作一事深感困惑。他实在难以想象一幅画如何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他心中暗自思忖,江浩然一向沉稳睿智,今日此举绝非无的放矢。难道这画中真有什么神秘力量?可这又违背常理。他的内心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摇摆不定,脚步也越发急促,那袍角在地上扫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他内心纠结的回响。

江浩然回到府邸,踏入书房,屋内静谧无声,只有那摇曳的烛光在微风中跳动。他摊开地图,仔细研究着西南边陲的山川地势。那蜿蜒的山脉、交错的河流如同大地的脉络,隐藏着无数的玄机。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线条缓缓移动,思考着如何利用地形来布置防线与进攻路线。他计划先派出小股精锐部队,伪装成商队,深入南诏境内,探查敌军的兵力部署与粮草储备。这些士兵必须是训练有素、机智勇敢之人,能够在敌境中悄无声息地行动,如同暗夜中的幽灵。

而在吐蕃方面,他考虑到其高原作战的优势,决定采用迂回战术。先从侧翼发动小规模攻击,吸引吐蕃军队的注意力,然后主力部队再从后方包抄。但这一切都需要精准的时机把握,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他深知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那是智慧与勇气的较量,也是对统帅决策能力的严峻考验。

玄宗在宫中坐立不安,他召来几位亲信大臣,商议江浩然的作战计划。一位大臣说道:“陛下,江将军向来谋略过人,此次计划虽大胆,但或许真能出奇制胜。只是那吴道子之画,实在令人费解。”玄宗微微点头,眉头紧锁:“朕也觉得此事蹊跷,但江浩然的才能朕亦深知,且看他如何施为吧。”此时,宫殿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乌云开始聚集,似乎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让玄宗的心情更加沉重。

江浩然继续完善着他的作战计划。他想到了南诏的气候,南方酷热,蚊虫众多,这对北方来的大唐士兵是个不小的挑战。于是他吩咐下属准备大量的草药与防护用具,同时训练士兵适应炎热环境的作战能力。他还计划在夜间发动攻击时,利用火光与烟雾制造混乱,让敌军摸不清我军的虚实。他想象着战场上的场景,士兵们在火光中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天动地,而他必须在后方冷静指挥,掌控全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那是一种为了大唐荣誉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玄宗在宫中一夜未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江浩然的话语和那神秘的吴道子之画。他担心此次出征会遭遇不测,大唐的国力已经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他望着窗外那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上天能够眷顾大唐,保佑江浩然旗开得胜。那风声在宫殿的屋檐下呼啸而过,仿佛是上天的回应,却又让人捉摸不透。

随着出征日期的临近,江浩然越发忙碌。他亲自挑选精锐士兵,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战术训练。他站在演武场上,大声地向士兵们讲解作战技巧:“兄弟们,此次出征,我们面对的是凶悍的敌人,但我们大唐的勇士绝不畏惧。我们要以敏捷的身手、顽强的意志和精妙的战术,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厉害。”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高呼着口号,那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斗志与豪情。

江浩然还与朝中大臣们密切协作,确保粮草、军备等物资的充足供应。他检查着一箱箱的武器装备,心中默默计算着数量是否足够。他深知,粮草与军备是战争的后勤保障,犹如大厦的基石,缺一不可。他对负责后勤的官员说道:“此次出征关系重大,粮草与军备务必按时送达前线,不得有丝毫差错。”官员们纷纷点头,表示会竭尽全力。

终于,出征的日子来临了。江浩然率领着大唐军队,威风凛凛地踏上了征程。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渐行渐远,向着西南边陲进发。江浩然骑在高头大马上,回首望向长安,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凯旋而归,为大唐带来和平与荣耀。那朝阳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预示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唐未来的走向。

把身边大谋士江浩然加封为剑南道监军使,派去赵国珍身边协助对南昭作战,阻击吐蕃军与南诏合兵一处。要求九月发兵,年底前一举歼灭南诏有生力量。

身边协助作战。江浩然领命而去,他深知此去责任重大,犹如背负着大唐的半壁江山。在南诏战场上,他充分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每一次决策都如同在棋盘上落下的关键一子,一步步稳定了黔州与南诏边境的局势。他的营帐中,烛光摇曳,映照出他日夜操劳、思索战略的身影。士兵们望着他,眼中充满了敬佩与信任,那是对统帅的一种无条件的追随。

赵国珍加强军事部署,稳固边防,江浩然深谙兵法,如智慧的军师,在江浩然的谋划下,赵国珍不负众望,他加强军事部署,稳固边防,多次击败南诏大军,成功阻止了阁罗凤北进,稳定了黔州和成都局势,维护了西南边防的安宁。

唐朝监军使的作用包括监视刑赏、奏察违谬、监督和控制军队,以及在藩镇动乱中维护军队的团结和纪律。江浩然和赵国珍打败南昭国后,赵国珍的功绩显着,官爵崇高,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和“汧国公”,“公”爵位在封建社会仅次于“王”。唐玄宗李隆基表面上加封赵国珍为汧国公,实际上他是杯酒释兵权,他担心赵国珍功高盖主,成为第二个南诏王,把他手中一部分兵权转交江浩然,毕竟江浩然是一个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文人,又是贵妃娘娘的义子,经过他多次的试探与考验,又把一心追求的胡姬美人赐婚给他,在各个方面,首先这个学生不反对他与杨贵妃的儿媳恋,再者,江浩然是一个刚正不阿,在杀头面前他也敢于直柬,不谓权贵,是一个忠肝义胆之士,在唐玄宗李隆基信任的几个近臣中,江浩然后来居上,他不管去什么地方,都要带上江浩然,有江浩然在身边,他不用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他会觉得一切都很安全,他的这一决定,在他以后逃往成都时,确实救了他一命,又保住了杨贵妃。

在大唐发展史上,后突厥汗国的灭亡无疑是唐玄宗李隆基帝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其最高武功的见证。彼时的李隆基,宛如一位屹立于历史舞台中央、掌控乾坤万物的王者,目睹了这一重大历史变迁。然而,岁月的侵蚀与权力的消磨,已渐渐夺去了他曾经的开拓进取精神。彼时的他,仿若一位暮年老者,往昔的雄心壮志如过眼云烟般消散,风采不再。若他仍保有那份英主的睿智与果敢,或许只需轻轻扶持一位阿史那家族之人,趁着回纥势力尚处弱小之际,便可如猎人捕杀猎物般将回纥剿灭,继初唐之后再次将蒙古高原纳入大唐版图。彼时,王忠嗣这样的名将坐镇军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一众豪杰正值壮年,他们恰似出鞘的宝剑,锋芒毕露,锐不可当。如此阵容之下,取得决定性胜利仿若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大唐的荣耀或许将续写更为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