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炬问余切:“余老师,这是我们根据你的小说设计的形象,你看看怎么样?”
那可真是盖了帽了啊,我简直满意的不得了。
刘家炬从余切的表情中,看得出来他的意思,继续道:“我们直接和电联《红岩》杂志社……他们很体谅我们的情况,借的市政府的传真机来发的稿件,你不知道啊,这个日本传真机可是相当宝贵了,全国能用上的单位很少……”
“我们最后决定,他们发他们的纸质稿,我们后一个月再转载,至于这个连环画现在就要开始制作!前线实在是等不了。”
“余老师,你有什么想法,随时都可以和我们沟通。”
余切说:“咱咋沟通?”
“电话啊,都什么年代了,还没有一台电话吗——电话费《军文艺》报销,再跟你说个事,凡是投稿到我们《军文艺》的,在信封的左上角剪个缺口,写上‘稿件’两个字,我们是不用贴邮票的。”
是这样的,这是当时为了鼓励部队的人进行创作搞的政策。
一开始,还有其他国营出版社跟着搞,但他们很快搞不起了,只针对部分作家特殊对待,而部队一直能这么干。
“诶等等,”王世民适时道:“我们京城人民出版社是有电话的,不用担心。余切啊,你可随便用。”
你《军文艺》再怎么特殊,你也不能当着我的面开始挖人吧。
“那就行了,眼下确实是急,但也不能总来。”
说罢,又走了。
“今天多少号了?”王世民问。
“年二十八。”骆一禾回答。
“这才是争分夺秒啊,”王世民感慨道,“和《军文艺》的比起来,我们简直是慢如乌龟哟!”
——————
年三十这天,余切和留学生们欢度新年,西语系的俩兄弟也在这,一个为了泡妞一个没钱回家。
留学生公寓底下有电视房,有免费电视看。
张俪在四天前回了家,如果她火车不晚点,现在已经在蓉城看着外边儿的烟花。
想着:余哥哥,你那一边看到的是啥?
张俪是《红楼梦》剧组最早去圆明园的人之一,导演很赞赏她的态度,她明年再来燕京要等到四月份,那时大家都到齐了。
这期间,她见过余切一次,又给余切打了毛线衣服,而余切送了她一瓶可口可乐和日本精工表。
离别的时候,张俪忍不住抱了余切一下,而余切这段时间因为各种烦心事堆一块儿了,也顾不得啥礼数了,狠狠抱了上去。
这一抱上了,张俪顿时就哭鼻子:“余哥哥,我们都要好好的。”
唉,这个张俪。
大家一起看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届春晚被后世誉为“最成功的一届春晚”,开创了许多第一次:
第一次出现了港台主持人和演员,第一次出现了小品,春晚的固定结束曲《难忘今宵》首次出现。
李谷壹、马季、殷秀梅、游本昌,陈佩嗣朱世茂的《吃面条》——此后至今小品成为春晚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真正的群星荟萃,大师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