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身体出了问题,当然不能够被外界知道,这种消息,一旦传出去,肯定会有有心人趁机搞事情。
上一次的宫变,便是因为仁宗皇帝身体不行,这才给了兖王可乘之机,也导致了邕王一家的悲剧。
桓王赵策英深知这一点,于是他立刻下令,封锁消息,作为嫡长子,如果赵宗全有何不测,那么他继位是最好的选择,其他的几位皇子,都是庶出,跟他相比,无论是身份,还是势力,都差的太多。
且不说他跟所有禹州一系的将领交好,就连汴京城里,他的人缘也不错。
当初因为赵宗全没办法在朝堂中帮助禹州集团打开局面,所以桓王便想办法,从各位官员的家眷中想办法,等到赵宗全的支持后,他便开始大肆结交官员家中的嫡子。
有些不喜欢攀龙附凤的嫡子们,对于桓王的结交并不感冒,这样的事情,在清流门第反而不多,勋贵这边嫡子们,受到家里的教导,一个个的,都对桓王的邀请能推则推,推不过便出去应酬一下,绝对不会深交。
不能说他们没有上进心,而是身为勋贵,他们可以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面逍遥一生,先通过荫封做不大不小的官,然后等到老爹去世,他们再继承家里的爵位,度过潇潇洒洒,轻轻松松的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
当然,有躺平的勋贵子弟,也有理想远大的勋贵子弟,这类勋贵子弟会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去参军,在军队里面积累人脉和资历,功劳这东西,需要看时机。
像是最近几年,因为各地烽烟四起,时不时便有造反的人。
是平定叛乱获得功劳的好时机。
英国公的大儿子,也就是王拓的大舅哥,就是先戍边,后平叛,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官职,如今在兵部任职,碍于老子英国公还活着,且手握大权,他才没能够更进一步。
为了不培养尾大不掉的朝堂势力,所以父子同朝时,儿子就算能力再大,官职和品阶上面都要压一压。
“母后,现在太后娘娘和父皇的身体都出了问题,我们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需要早点找个人出来主持大局才行。”
皇后被桓王提醒后,也注意到这一点,她看了看站在身边的儿子,心中忽然觉得,以前那么小小的一个人,长大了之后,好像自己完全不再了解了,明明这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既然你这么说了,就由你出面吧!”
桓王被母亲深深看了一眼后,热切的心一下子凉了不少,他有一种被看透心思的感觉。
赶紧俯首行礼,口中解释道:“这,母后,孩儿还不是太子,恐怕当不得这个重担。”
皇后也不再看他,只是说着:“虽然你不是太子,但是你也是官家和我的孩子,是皇子中的嫡长子,至于太子之位,等到陛下醒过来,让他亲自下旨册封好了。你先去安抚一下那些朝臣们,我在这里照顾你父皇。”
眼看着即将大权在握的桓王没有注意到,皇后口中前后对于赵宗全的称呼并不一致,她是在点醒自己这个儿子,结果却并没有如她所愿。
得到皇后的懿旨后,桓王赶紧退出这间宫殿,随后向朝臣们所在的宫殿走去。
以曾大相公为首一些朝臣们,见到桓王的身影,赶紧围上来。
“桓王殿下,不知道陛下为何不见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