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笑着回答:
“只要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道路自然就通畅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晚高峰也逐渐过去。夫妻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
“老公,明天咱们还来。”太太说道。
“来,只要大家需要,咱们就一直来。”丈夫点点头。
就这样,日复一日,这对中年夫妻始终坚守在这个路口。
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市民们的认可和赞扬,大家也越来越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夫妻俩依然准时出现在路口。
“这雨下得这么大,他们还来啊?”
一位市民感慨道。
“他们真是太敬业了,咱们可不能给他们添麻烦。”
另一位市民说道。
在雨中,夫妻俩的身影显得更加坚定。
“大家注意安全,慢慢走!”
他们的声音在雨中回荡。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个路口因为他们的存在,变得更加有序和温暖。
“叔叔,婶婶,你们每天这么辛苦,值得吗?”
他们的侄子,就是陈宇和揣菡菡的儿子曾经这样问。
叔叔认真地回答:
“孩子,能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再辛苦也值得。”
婶子也说道:“等你长大了,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在这座城市里,夫妻俩用他们的行动传递着爱与责任,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对坚持义务帮助疏导交通的夫妻俩,就是土堆和太太敏杰。
从此,只要他们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夫妻俩准能出现在这里。
因为他们在疏导交通时,总戴着口罩,所以没有行人认出他们俩。
他们夫妻俩的身份,只有交警大队的队长和政委以及一小部分警员知道。
土堆夫妻俩的行为,还是因为一次堵车。
那是一个车流量早高峰期,土堆与太太开车外出,被堵在了这个路口。
由于汽车,电动车,自行车,三轮车,行人都在早高峰的出行时间赶在这里,红绿灯已经无法发挥功能,造成严重堵塞现象。
在土堆车的后边,一辆救护车拼命的响着警报器,但是,遇到这种情况,同样无济于事。
救护车上的大夫与患者家属,冲下车来,想通开一条通道,但是,面对这种情况,除了报警器的响声和病人家属的哭声外,就是嘈杂的人喧哗声和汽车发动机引擎的轰响声。
土堆夫妻俩看着这一切,替车下的病人家属着急,替车上的病人担心。
已经堵了半个多小时,这时,医生从救护车上下得车来,与在路旁同被堵在这里的行人说:
“急性心梗,人已经没得救了。”
土堆这时也听到了大夫的说话声。
晚上他们夫妻俩回到家,回忆早上出行遭遇堵车的一幕。
敏杰说:
“救护车上的病人,如果没有遇到堵车,是不是就不会死?”
土堆说:
“应该是吧。堵了将近四十分钟,而且是心梗患者。太倒霉了!”
夫妻俩谈着话。
土堆说:
“这个路口,是东、西,南、北两个主干道的交叉路口,又在市的中心,高峰期不堵才怪。”
停了一会,
“缺乏疏导。”
土堆随后又说一句。
这句话被太太听到了。
因此,就有了敏杰的主意,土堆的响应,和出现在繁华路口的交通疏导“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