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自动化与控制论(1 / 2)控制领域的名人们首页

自动化:控制领域中主要本科名称(大多数对口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

百度百科定义: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高考之前我对自动化的接触来源于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小学两年级的探索课的。

故事1:联合利华的香皂盒故事。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出去。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

第二个故事是在我9岁时父母给我买的生日礼物——《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1980年,(沈向洋)向洋(院士)成为南京工学院自动控制系的一个大学生。那一年他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学生”。这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激动,好多人都说这学校里出了一个“神童”,但是他自己却在心里觉得,进入这所大学是“一次失败的经历”。

这个故事后面我记得(书在家,学校图书馆没有,以后补全)好像他博士导师是做语音识别的,他觉得图像识别更有意思。于是他博士导师给他的相机进行拍摄,于是几项研究成果都发了(当时的)顶刊。

所以我当时一度认为自动化是拍照,处理,检测。当时我的偶像就是李开复院士,沈向洋院士。

控制论:一门研究系统反馈机制和自适应能力的科学。主要概括为:建模,控制,优化。

百度百科定义:研究生命体、机器和组织的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英文cyberics一词源于希腊文κυβερνητηζ,原意为“掌舵人”,转意为“管理人的艺术”。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A.-M.安培1834年曾用这个名词称呼管理国家的科学。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控制论时采用这个名词,一方面借此纪念英国物理学家J.C.麦克斯韦1868年发表的论述反馈的论文《论调速器》(On governovernor一词就是从希腊文“掌舵人”讹传而来的;另一方面船舶的操舵机曾是早期的一种通用反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