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侯显、李参(1 / 2)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首页

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水师将领,

除公公王景弘,及其养子王祯和王英外,

还有公公侯显,大将李参。

侯显,大明永乐时期的宦官,藏族,祖籍为洮州(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寺底下村)。

元末之时,出身西番十八族,

公元1378年沐英、蓝玉征讨洮州时,作为俘虏被阉割成为了宦官。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

侯显受大明成祖朱棣的委派,

以司礼监少监的身份率领临潭藏族昝土司的人马,深入卫藏。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

他将哈立麻等一批宗教首领顺利地请到南京,接受了大明新王朝永乐朝的官职、封号。

初次出使,圆满成功,使成祖朱棣大悦,将他从少监擢升为太监。

侯显,还曾作为郑和的副手参加了第二、第三次下西洋之行。

另外据费信《星槎胜览》记载,侯显在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出使榜葛剌(孟加拉国),谕祭老王霭牙思丁,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

侯显奉命前往尼八剌、地涌塔两国。

这时,大明国内经济发展语迅速,政治局面稳定,

成祖朱棣,为了对海外继续宣扬国威,显示中国富强,

同时加深与海外诸国之间的贸易,并争取外国来朝贡,

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

委派侯显单独率舟师,出使榜葛剌诸国,

先后分别受到了当地上层人士、权威人士及国王的热烈欢迎。

从而,为大明结下了友好的国际关系。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古佛国诏纳村儿(即章普尔苏丹国)侵略榜葛剌(即孟加拉),动起干戈。

榜葛剌国王赛佛丁,告于大明朝廷,

同年九月,侯显再次奉命前去宣谕。

侯显此次出使,卓有成效,用武力,使这两个小国罢兵言和。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

侯显奉明宣宗朱瞻基之命,进卫藏访问。

这次出访,使辽阔的卫藏地区加强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

在坚固祖国统一上,他又一次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而在《明史·侯显传》中,写着他的“劳绩与郑和、王景弘亚”的高度评语。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侯显任山东都司太监。

之后,他打算辞官回故乡临潭建一座黄教寺院,

禀报给皇帝朱瞻基后,得到了应允,

明廷同时还拨给两员钦差大臣,与侯显济力创建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大寺院侯家。

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侯显最后圆寂于临潭侯家寺。

侯家寺坐落在流顺乡上寨村上方的山麓平台上。

寺院建筑规模宏大,藏有用金汁书写的《甘珠尔》大藏经三部,供有以黄金制成的大明洪武皇帝牌位,大理石碑上刻政教法典,寺内佛典浩繁,极其珍贵。

侯家寺沿台地而建,整个建筑群分大门、主殿、配殿,高低错落有致。

大院里立有侯显灵塔,

该寺院具有完善的密宗学说和法相学说的讲经辩经制度,

鼎盛时期僧人最多时达千余人,寺院及喇嘛拥有土地300亩,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大法会。

世人评价,侯显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

可知在明史上,侯显的功绩仅次于郑和。

侯显虽然是藏族人,但他聪敏好动,军事指挥才能和外交才能十分突出。

可惜最后出家为僧,并没有养子留存于世。

而李参,字求我,号应宿,江苏人,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

17岁的李参,作为大明水师军中的一名百户,率领手下的水师百户所军士,跟随郑和参与下西洋,

后因从征有功,被授于忠武校尉,积功累升迁至游击定远将军、总管府中军。

实乃是郑和水师军中的一员虎将。

李参出身于“白衣宰相”之家。

其曾祖父李彰是南宋理学大师李侗的后裔。

李彰精通五经,兼长诗词。

因他身处元朝,故隐居不仕,以四处开馆教书授业,

于元顺帝至正元年至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41—公元1368),携带妻女避乱,

先后教学于福州府的闽清、永泰和闽侯赤屿乡,

之后迁往江苏太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