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然而这时节既无稻花,也无无蛙声,在此地就只有一片片肉眼可见的无主荒田,在穹苍的笼罩下略显寂寞。外人的擅自闯入打破了原有的秩序,为接近沉暮的村庄平添了一分生气,但不过这番生气终究会随时与风流逝,飘向他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李白凭着仅有的一点光亮找到了这里,也是唯一的光亮。秸秆、黄土铸就的颓墙上,挂着一个白纸灯笼,为到来这里的李白第一时间所注意。
“没想到这几年过去,这里就剩下这一户了啊!”李白感叹道,同时向着这荒效野岭中唯一的人家加快了步伐。明月低垂,柴门犬吠。就在李白靠近屋室时,一声清脆嘹亮的狗叫率先打破了宁静。黄狗身形短小,骨瘦如柴,但却在外人靠近时大声吼叫,身体靠前作攻击或是防御的姿念,好像它才是这间屋手的主人。“别别别叫了,我真的没有恶意,只是想问下你的主人能不能借留一晚”“所以,放过我好吗?”李白对着眼前这个不成人形之物,连连摆手赔笑道。
篱笆里,屋门打开了,似乎是有人被外面的动静惊醒,出来—探究竟。“这不是李白吗?几年不见,现在的你居然会对一条拘哈腰点气了”。说话的人捋着胡子,像在吃惊李白这一行为。“这可不像你的作风啊。”“我记得你以前在路边连只鸡也要踹上一脚”。说罢,须发皆白的老人哈哈大笑,像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一样。
李白听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声音,顿时有些恍惚。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声音的主人并不属于这里,他应属于更广阔的天地——他应自长安去。昨日的记忆与今日的人声相交,让李白产生了种错位感,仿佛回到了过去。随后,他转向小院正门,向院中的老者鞠了一躬。“见过守丘公”李白如是道。
守丘者,李承道也。何谓守丘,守胸中丘壑;何谓承道,承先贤之道。守丘公李道曾经搭救过李白,是李白的救命恩人。然而李白对守丘公如此尊敬并非完全归咎于他于李白的救命之恩,更多的是对守丘公气节品行的尊重。正如“守丘”“承道”这四个字,李承道曾经多次应举不第而没有失去希望,反而更加勤勉,日夜苦读———这并非是他痴慕于功名,而是他见过这诸般疾苦!李承道曾于饥荒许在长安郊野走上一遭,所见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他也曾于长安城内居住过许多时日,见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剧……正是见过这些人间悲剧,李道才更想通过他的努力来改变过腐朽不堪的天下。
李承道与李白结缘起于一件“大事”对李承道而言的人生大事。李承道在京师备考之际,远方却传来他家人的死迅。于是他顾不得其他放弃了当年的科举回到他的故乡——蜀地来为他父母守丧。在途中便与李白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