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章 平定薛延陀(一)(1 / 2)天下谋士首页

贞观七年(633年),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朝廷授李勣为金紫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其后,李勣因父丧离职。在不久又获起用,官复原职。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勣被改封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当时,朝廷所封的世袭刺史都只是挂名,不到州郡就任,于是他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

李勣在并州任职共十六年,令行禁止,颇为称职。

李世民曾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的认知糊涂至此。朕现在委任李勣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一月,李勣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他尚未赴任,正遇上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派其子大度设联同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霫等部族,领军二十万南侵突厥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

这薛延陀一直以来是敕勒部落的一员,从属于突厥,包括在600年前后分成的西突厥和东突厥。

628年,这些敕勒部落为夷男上可汗号,夷男最初没敢接受。但唐太宗听说后,希望建立一个以薛延陀为主的抗东突厥的联盟,派游击将军乔师望,册封夷男为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随后,许多敕勒和突厥部落被夷男统治。随后,唐和薛延陀经常交流使者,薛延陀在东突厥的领土上扩张强大。

629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领导大军对东突厥反击,630年李靖抓获阿史那咄苾,成功地消灭了东突厥汗国。大部分东突厥人投降了薛延陀,有一部分投降唐朝。此后,薛延陀成为中国北方草原的主要力量,但仍臣服于唐。

638年,唐太宗在夷男的同意下,册封夷男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和颉利苾为夷男属下的可汗。这表面上是对他们的尊重,而实际上是希望扩大他们之间的分歧。

639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开展了对高昌的战争,同时夷男协助唐军也对高昌发起了攻击。但由于侯君集迅速征服高昌,薛延陀的援助并没有实际作用。

但是639年,唐朝的行动开始导致了唐与薛延陀之间的关系恶化。

阿史那咄苾被俘后,唐太宗将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唐朝边界之内,并没有册封一个新的可汗管理他们。然而,在639年,阿史那咄苾的侄子阿史那结社率(人名)阴谋暗杀唐太宗败露后,唐太宗改变了主意,册封了忠于唐朝的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为新的东突厥可汗(俟力苾可汗),居于漠南作为唐和薛延陀之间的缓冲区。

夷男虽然感到担忧,但最初他还是向唐朝表示了接受这一安排。

641年,阿史那思摩终于定居在长城北面得定襄(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与此同时,夷男听说唐太宗即将封禅泰山,认为唐军主力将随唐太宗东巡,便派儿子大度设开展对东突厥重大军事攻击,意图在唐提供援助以前,摧毁阿史那思摩的政权。

阿史那思摩撤回长城内,抵达朔州(今山西朔州),并向唐太宗紧急求援。

于是,唐太宗派出大将李勣、张俭、李大亮、张士贵和李袭誉率军攻打薛延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