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大休养 大生息(三)(2 / 2)天人芳华草稿首页

============

济源城,

杨继到达济源已经二个月了,皇帝安排他任职户部左侍郎。

早朝快时间到了,可天依旧黑着,杨济由仆人打着灯笼,快步到到宫门职房,等候上朝。

众朝臣在讨论着:“燕国送来的土豆、红薯,全被世家们带走种下了,那产量是真的不错,一亩田能有三四千斤的产量呢。”杨继不发一言,闭目养神,继续听。“可流民却越来越多了,灾情越发严重了。土豆、红薯是好,可流民无地可种,无家可归。再好的东西,也解决不了时下的问题。”

臣子甲问:“这如何是好?”

臣子乙说:“要是知道如何是好,就不用早朝再议论此事了。”

臣子丙说:“此事有解。此事又无解。”

臣子甲:“张侍郎,如何有解?如何无解?”原来这位是户部右侍郎殷正庆。杨继确认后,依旧一言不发。

臣子丙:“待会儿啊,朝堂上说吧。”

一个公鸭嗓子开始喊:“陛下驾到,众臣早朝。”

众人入太和殿,公鸭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皇帝刘锦承咳嗽了好几声:“诸位爱卿,有事速速奏来。”

殷正庆:“臣有事启奏。”

皇帝:“爱卿说来。”

殷正庆:“回陛下,臣闻济宁郡到济水入海口一线,已经是流民遍地。南边靠近越洲的地方就更多了,不下百万众。众多灾民更是涌入济源,如若朝廷再不拿出钱粮赈济,就要出大乱子了。梁山郡内,甚至已经有几处山贼聚众数万,劫掠诸县,更是人心惶惶。许多世家大户已经被劫掠。这种势头一定要压下去。”

皇帝问:“诸爱卿有何妙策可以解此困局?......许尚书,户部现有多少存粮?”

户部尚书许显达出班:“回陛下,户部存粮一百万担,仅够济源城百姓和守军半年之用。地方上的存粮,大多也是供应军队和发放俸禄之用,也无余粮。国库存银,只有五十万两了。”

皇帝问:“杨继,你以为呢?户部就差爱卿你没有表态了。”杨继心说,‘我表态,表态你大爷。我也变不出粮食来啊。不过嘛,你大儿子有!’

杨继:“臣初到济源,尚不知朝中许多事情,不敢贸然发言。既然陛下问到了臣,臣有一法。”

皇帝再咳嗽几声:“何法?”

杨继:“将土豆、红薯交给流民去种!”

殷正庆:“杨大人说的轻巧,流民没有土地家园,到何处去种?”

杨继白了殷正庆一眼:“殷大人此言差矣。我济安国土广大,还是有地的。只是嘛,各位都知道的原因才导致没地。何必要由杨某说出来,让朝堂诸公不悦。”

于是几乎所有人回头白了杨继、殷正庆两一眼。

殷正庆:“杨大人是想说,天下大旱,民无粮果腹,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卖地换粮,粮食没了、地也没了,就只能卖儿卖女了。什么也没得卖了,就只能相互抢粮。最后都没有的抢了,就只能人吃人了?”

杨继:“这是殷大人说的。”

殷正庆:“这低价买地的,不需要缴纳粮税。国库如何不空虚。”

杨继向殷正庆了揖:“殷大人高见,正是此理。就连我杨继都不愿意交税呢。”

哄哄哄,朝堂如同炸雷一般,户部也成了众矢之的。

中书令林妙津出班:“臣请罢免户部尚书与左右侍郎。此人配管理户部”

朝堂上几乎所有人一起:“臣请罢免户部尚书与左右侍郎。”

许显达感觉好无辜:‘这收不上税也不是我的问题呀,这一个个不依不饶的,何必呢?’

大太监:“肃静!肃静!”

皇帝稳住心神:“罢免许尚书,容易的很。可林相啊,事情总是要解决。总不能满朝文武在这里毫无作为,就等着流民来朕的皇宫里就食吧。”

林妙津:“臣愿意拿出一百担,捐给朝廷。”

朝中众臣:“臣子捐二十担!......臣子捐三十担!......臣子捐八担!......臣子捐六担!......臣子捐十五担!......”

杨继:“臣捐一万担!”杨继的话说完,朝堂安静了。

林妙津差点气得背过气去:“杨侍郎大气!不如杨侍郎再捐五万担吧。也够这些济水郡流民三四个月果腹之用。”

由于是出班站在前排,杨继同朝堂大佬们距离很近。

杨继小声对林妙津说:“林相啊,你家的地可比我家多啊。”不等林妙津回话,杨继抢先,“臣如林相所愿,再捐五万担。不知林相,捐多少?”

殷正庆帮腔儿:“林相为官多年,梁山郡的田地一半都是林相家的,不如林相也捐六万担如何?总不能比杨侍郎的少吧?”

这话赶话的,老头子林妙津直接吐血了,就趁势假装昏厥。

殷正庆还伸手过去试试鼻息,这呼吸很正常的。殷正庆就回头看看班列后面,一个声音就传了过来:“臣杨翰林,有事启奏。”杨翰林也是经过曲村商团的操作,寻亲访祖,认了拐弯亲戚林妙津为外祖父,才进入济安朝堂做了六品御史;砀山郡林家,也开始有了小世家的模样。

皇帝:“杨御史,有事就说来!”

杨翰林:“林相年势已高。陛下当爱惜老臣,不得使其油尽灯哭于朝堂。林相一生不易,应归家休养、尽享天伦。”说完,杨翰林还留下几滴眼泪,假装痛苦了几声。杨继在一旁都傻了,‘这小子,真不愧是老夫女婿的好徒弟啊!’

杨翰林没想到的是,朝堂上有二十几人一起痛哭。‘这怎么个情况啊。没听说大东家安排其他人哪?’

杨翰林更没想到的是,林妙津的身体也很配合,直接再吐一大口血于玉阶前,直接倒下了。朝堂众人见此,有些慌乱。

林妙津倒下了,皇帝的精神莫名的好了很多,居然不咳嗽了。

杨翰林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儿,就看呆了:‘这济安朝堂,就是比燕洲热闹啊。大东家说过,朝堂里越热闹越危险,也越有机会和乐子。’于是,林妙津就直接哀嚎了起来:“林相啊,朝堂离不开你啊!”

朝堂上有二十几人一起由痛哭变为哀嚎:“林相啊,朝堂离不开你啊!”

杨继心想:‘这操作,真TND骚。真骚。’

殷正庆:‘吾只是起个头而已,真没想这老头儿快没命了呀。这是谁的手笔,真TND解恨!’

尚书令汤雍出班:“陛下,快安排太医诊治吧!”皇帝挥挥手,几个太监就把林妙可抬走了。

门下纳言傅秋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也出班:“目下形势紧急。既然林相已经承诺捐粮,陛下就允了吧。林相家的六万担粮食,还有杨侍郎家的六万担粮食,这就十二万担了,勉强支应个半年,差不多够了。”

汤雍看看傅秋,腹中气息郁结,差点也吐血了:‘林妙津自己没答应,你YND替人家答应。’

杨翰林:“杨侍郎高义!杨侍郎高义!臣愿以杨侍郎为榜样,劝世家捐粮。臣闻临清郡清河县---曲村赵吉隆,乐善好施。前番,赵家来到都中,说与臣,愿意捐献3万担给朝廷赈灾。此人还说,给他几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不要朝廷的粮款,也可以收容十万流民。”

杨继补充:“此人,臣在临清郡任上时,也听过。他既然说捐献,肯定会捐献。至于收容流民,臣以为,可放手让此人一试。就在济宁郡、梁山郡选一个县,让此人试上一番。事情不成,朝廷也无损失。”

杨翰林继续说:“还有彭城郡马水蓝。此人回乡归族后,照顾孤寡,广置田地,名声极好。此人也愿意捐献给朝廷一万担,他只要陛下许给他几座山野就好。”

杨翰林本想说‘还有’,但被皇帝喊停了:“小杨爱卿啊,真是多益友,不知是否有良师啊?你刚刚说的几个,写个名单报上来,朕定有考虑。”

杨翰林:“微臣遵旨。”说完,就回班了!

皇帝:“傅爱卿、汤爱卿,这赈灾的人选?”

汤雍:“臣推荐杨继、殷正庆两位大人!”

皇帝一听就明白,这是想架空朕的户部啊,“傅爱卿以为如何?”

傅秋:“臣推荐许显达。”

皇帝就知道,这是要户部全空出来,给有些人让位置啊。“诸位爱卿,朕这样想,事情既然是由杨继提出,就交由他去办。这杨翰林嘛,可以为副手。济源马军里有个叫苗开疆的小将,不错,让他为钦差护卫。具体如何办,他三人草拟一个章程,交政事堂议定,朕再准请。”

杨继、杨翰林:“臣,遵旨!”

今天,杨继还算满意,杨翰林也得到皇帝‘垂青’。其实成果不光是朝堂上的这些。经过曲村商团一番上下操作,张来顺娶了个梁山郡林家没落分家之女林素芯,很快就成了汉水郡郡守。

朝堂上刚刚消停一会儿,就听外面有人来报:“陛下,燕国使臣已经到宫门外,请求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