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军队归城。
士兵都在西郊大营驻扎下,邹将军回宫述职,交了兵符。
将士们论功行赏,除了邹将军邹淮,便是博陵崔家的崔珣最引人注目。崔珣,何许人也?崔珣,字少衍。其父崔堰曾在仁宗皇帝御前任云麾将军,与邹将军乃过命之交。可惜六年前崔堰新伤未愈便又奔赴前线,久积沉疴,不治身亡了。崔珣自小生活在军中,父亲去世后,一直跟着邹将军征战四方,多年种种功绩再加其亡父哀荣,官家一并封赏,自然让不少臣子暗自咋舌。
若今后如果没有很大的功绩,正五品的宁远将军也许是他能做到最高的位置了。赵家的皇位如何得来,便注定这个王朝的武将无论杀敌与否,都封不得太高的品级,官家只会多赏些东西。不过像他这个年纪就坐到这个位置的,满朝文武恐怕也再找不出第二个。与京城的大部分花拳绣腿的公子哥相比,崔珣称得上实打实的年少有为。
十八岁的少年意气风发,那日回城,他端坐高头大马之上,惹得东京城里多少女子前来观望。
他跟在邹淮将军马后,那些小娘子底下私语的话被他听了些去,少年只敢微微抿唇一笑,右侧脸颊上的梨涡浅浅一现便转瞬即逝,随后又故作正经的板着脸。
福宁殿上,邹将军向官家禀报此次平叛之行。
“邹将军有勇有谋,能得将军实乃我大宋之幸!”
“陛下过奖,以上种种并非臣一人之功,当属所有军士。”
“邹将军也不必自谦,事后论功行赏都有定论,你们日夜兼程赶回京师,路上舟车劳顿,多有劳累,朕便准你们告假三日,回去好好休整,三日后再来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