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峥嵘(1 / 2)覆宋之从商贾开始首页

抄书,作为一种文字复制技术。

萌芽于战国,发展于两汉,繁荣于魏晋南北朝,变于宋朝。

从最初限于士人阶级,教育学习使用;到私人雇人抄书,形成“拥书”职业;再到最后的衰落。

大概历经一千五百年。

沈家的发展,得益于北宋早期,雕版印刷成本居高不下,印刷品质量参差不齐,人们对于抄书需求依旧旺盛。

但后来,随着印刷业不断发展,出版业正式形成,以沈家为代表的抄书行,在这轮科技浪潮中,逐渐走向了灭亡。

和现代人们,忧虑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的地位一样,汴京的这些以抄书为生的从业者,也曾抗议过新技术的到来,担忧过将来会失去工作。

沈家为此,也曾做过很多努力。

但在这场激烈的科技浪潮中,从中受益的消费者,他们是不会听抄书从业者们的解释,不会听他们抱怨,更不会为他们而驻足的。

科技技术始终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消费者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之后。

必然会用脚投票,做出他们的选择。

而在这样一个历史浩浩洪流之下,对于像沈家这种家族企业来说,变或可再生,不变必死。

所以,沈家衰弱了,有着必然性。

但话说回来,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也不可能完全取代老技术,让这些抄书从业者们彻底没饭吃。

徽宗时期,抄书行业虽然因印刷术发展而受影响,但其文化价值仍被当下的社会所珍视。

例如,宋代文人重视书法艺术,抄书已经成为一种练字和修身的方式。

例如,在宗教活动中,人们会通过抄写经文来祈福或表达信仰。

等待……

而这些应用场景,他们如果能够抓住,倒也有活路。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按照正常的衰落,沈家不至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之所以有如此下场,主要原因,还是受到了曹、方两家,持续的打压。

他们用非常手段夺得了沈家的财富,必然忌惮沈家会用同样的手段,夺走他们的一切。

所以,这些年,曹、方两家,针对沈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在东城,不管沈家人以何种方式谋生,他们都会以更低的价格,恶意竞争。

发展到最后,沈家就是在坊市间,做点小买卖、去别家印坊打点小工,也会被曹、方两家用尽权势,而阻止、破坏和打压。

直至将沈家人逼死,逼退……

如今沈家已经支离破碎,他们在这汴京城中已经无法生存,大部分族人,远离祖地,逃到南方谋生。

据说,很多人族人,因水土不服,半道死了很多,下场极其凄惨……

…………

东城,沈家大宅。

当沈毅和李管事回到这里的时候,发现此地,已经易主。

昔日沈府的牌匾已经不在,而是成为了别人家的门庭。

“没想到,仅仅是一年,连祖宅都丢了。”李管事叹息道。

沈毅皱起眉头,他走进宅院,却被告知阿娘和灵儿昨日已经从偏房离开了。

那宅院的人态度比较恶劣,交谈几句,便将沈毅给轰了出来。

沈毅担心她们的安危,当即敲响了隔壁人家的大门,询问情况。

对门是一个小户人家,开门的是一位上了年岁的大娘。

那大娘见到沈毅,感觉眼熟的很。

“你是?”

“大娘,我是子充啊,你不记得我了吗?”

“你是沈三郎?”那大娘惊疑。

“你为何事?”

“大娘可知我阿娘现居何处?”沈毅当即问道。

那大娘听到这话,当即反应过来,破口大骂道:

“你这不孝子,怎么才回来?你可知道你阿娘,前日染上了风寒,生命垂危,要不是你家那婢子,早就一命呜呼了。”

沈毅听后,心中一紧:

“我阿娘现居何处?”

“这我哪晓得,可能在哪个医馆治病吧。”

“多谢。”

沈毅抱拳,行了一礼。

随即,带着李管事在东城大小医馆寻找。

突来变故,让他措手不及。

北宋时期,随着政府的积极推广,和士大夫参与,医馆也得到迅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