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婉和景墨直到看不见他们二人的身影,才依依不舍的准备回去,一回头,就见即墨寒的马车停在不远处,即墨寒正站在在马车前等着她,“走吧,小墨,我们坐马车回去。”
景惜找到了属于她的幸福,而颜婉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你怎么来了?不上早朝吗?”颜婉拉着景墨走到即墨寒前面疑惑的问道。
“早朝上完了,我来接你回家。”即墨寒拉着颜婉的手说道。
颜婉揶揄地说道:“怎么?怕我和景惜跑了?”
“嗯,你要是跑了,我哭都没地方哭了。”即墨寒难得开玩笑的顺着颜婉的话说。
颜婉偷偷扭头笑了一下,傲娇的说道:“那我就可怜可怜你,和你回宫吧。”
“好,那多谢婉儿可怜我了。”即墨寒扶着颜婉和景墨上了马车。
另一边,景惜和江白刚离开没多远,就看见了即墨晟站在路边,景惜思索再三,还是和江白在他面前停了下来。
景惜翻身下马,江白也跟着下了马,景惜拉着江白行礼道:“参见晟王爷。”
即墨晟想上前伸手扶起景惜,却被景惜轻轻一躲,躲过了他的触碰,景惜冷静地问道:“不知王爷找我夫妻二人是有何事?”
景惜特别强调了“夫妻二人”几个字眼,意在提醒对方她已经是有夫之妇,希望他不要做出过激的举动或者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
即墨晟低头苦笑着,伸回了想要扶起景惜的那双手,道:“景惜,我只是来送你们二人一程,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那便多谢王爷的厚爱,我们二人今日要赶路,便先告辞了。”景惜顺着他的话说道,她心中有些着急,如今虽然她与江白在一起了,但谁知道那见鬼的剧情之力有没有消失,万一再整出什么幺蛾子,那她的旅行还怎么进行啊?
这可是她盼了两辈子的自由,谁要是给她毁了,她就找谁拼命!
即墨晟看着她恨不得离自己远远的样子,心头有些酸涩,她就这般不待见自己吗?
“景惜,你不必如此,今日前来,我是有些话想对你说,近日来,我做了好多梦,是那么的真实,让人沉溺其中,不愿意苏醒。”
《楚辞》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想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屈原曾多次使齐,身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他诗中“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思想和大量的比兴手法,就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法思想与《诗经》的传统。但对《楚辞》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楚文化。首先是楚地民歌。楚地民歌渊源甚古,相沿不断,其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
3、谈谈《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离骚》是屈原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全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表达了诗人政治革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二是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三是展示了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其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将喻体和本体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至出现了由一系列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其三,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其四,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其五,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迭句扩大为长篇巨制,幻想与现实交织,抒情与叙事结合,大气磅礴,完美生动地反映了丰富复杂地社会生活。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的真正到来。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千百年来,在反抗强暴、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斗争中,人们总以他为榜样,从他的为人、品格中获得鼓舞和进取的力量。他的精神品格熔铸成的动人魂魄的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作家。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龚自珍、鲁迅等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无不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诗歌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力。《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水平,为后世作家广泛继承。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
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着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其编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