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胤禩站在龙舟顶层,欣赏着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时有感而发,吟出了刘禹锡的这首诗。
胤禩当天得了圣旨,王府都没回,只是留了信件给老九老十他们还有家里福晋,直接启程出发金陵了,为的就是赶紧离开是非之地,也是怕康熙反悔!
走的是京杭大运河,坐船沿途不停留,十几日马上就要到金陵了,内心不得不感慨隋炀帝才是千古一帝,一条运河促进了南北运输,也融合了南北。
“是啊,王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旁边老者似乎有感而发,深深叹了口气。捏着花白的胡须也是深沉吟出了明朝杨慎的诗。
“怎么刘玄初刘老,您似乎感悟颇深,有点触景伤情的意思”胤禩听出了刘玄初吟诗中声音的低落,不禁疑惑问道。
“王爷,我想起了先主吴三桂,要是他当时听我的,抓住时机,乘胜追击,渡江北上,直捣黄龙,沿途不停留直接攻打京城,眼下可能没有大清,只有大周了”
刘玄初也不藏着掖着,直抒心意,说出了心里的话。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无数个夜晚,为此长吁短叹。
“此时当直捣黄龙而痛饮矣,乃阻兵不进,河上逍遥,坐失机宜,以待四方之兵集,愚不知其为何说也!”胤禩不紧不慢背诵出了这么一番话。
“王爷,你?”
刘玄初一下子睁大了眼睛。这正是他当时给吴三桂上书原文,一字不差。
“不必奇怪,我胤禩最喜欢研究王朝兴衰,这策以前拜读过”胤禩一抬头深沉望着远方,作高深莫测状,实际上是系统百度过。
“唉,时也命也,大清真的明主辈出,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康熙,王爷你,每一代都有英主,大清自有天命,我是信了”刘玄初找不到别的原因,只能往玄学上凑啦。
1674年,吴三桂大军已经席卷江南半壁江山,饮马长江。清军连战连败,士气低落,长江对岸的荆州、武昌城中的守军,处在吴三桂的兵锋威胁之下,惶惶不可终日。但吴三桂却棋差一招,觉得来个划江而治南北朝也不赖,于是滞留在长江南岸驻马不前。
刘玄初看出了问题,向吴三桂提出了渡江北上,直捣黄龙的妙计。
事实证明,刘玄初的这条建议堪称金玉良言。当时的形势对吴三桂极为有利,清军在吴军打击下已经成为惊弓之鸟,溃不成军。康熙虽然少年英武,但毕竟年轻,缺乏丰富的实战经验,面对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手足无措。吴三桂如果不失时机,高歌猛进速战速决,康熙将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覆灭就在眼前。
可惜可叹,吴三桂没有听,历史没有如果!
“以前的事别提了,刘老,跟着我也能为天下做出一番事业”胤禩看了刘玄初一眼,勉励道。胤禩带着刘玄初,就是因为可能要动兵,这刘玄初作为以前吴三桂的军师,自有过人之处。不像胤禩,只是纸上谈兵!
“看,燕子矶到了,这可是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