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 调离(2 / 2)白膏河中学首页

方直满头雾水,有些疑惑不解地离开。

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父亲这种教导方式,有时父亲是直截了当地讲清楚道理,分析出前因后果。有时讲出原因,不讲出结果。有时只讲出结果,不讲出原因。有时甚至只递给自己一个眼神,但那个眼神里分明就是一个确定的答案。

此刻,正如父亲所料,单宇藏真的问起他有没有和自己父亲商量过此事,方直就按照父亲之前的交待回应了他。

同时,方直也暗自佩服自己的老父亲料事如神,心里不禁暗暗嘀咕了一句:真是一只老狐狸。

听到方直说还没有给方春玉讲过要调走的事情,单宇藏觉得谈话可以结束了。

他欠了欠身,表情松弛些许,用右手的五个手指轻轻按了一下办公桌桌面,提高一点声音说:“那这样吧,你回去跟老头子说一下,毕竟工作调动也不是小事情,多听听老人的意见,好不好?”

谈话谈到此处此时,方直也觉得再谈下去,场面就会僵住,听单宇藏这样说,他正好可以借此走开。

想到这儿,方直立马站起身来,说道:“好的好的,我今晚就回去和我爸说说这事,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和他商量商量。”

“不是商量,是汇报。”

单宇藏假意微笑着纠正方直的话。

如果放在之前,方直觉得很正常,也很受用,此刻却感觉这句话说的勉强,假惺惺的。

“对对对,是汇报、汇报。”

方直转脸笑着,摆了摆手,走出校长办公室。他知道单宇藏不可能会干脆利索地答应的。

起初,方春玉对儿子要调离出白膏河中学是持反对意见的。他认为,作为一个喝着白膏河水长大的白膏河儿女,就要一生致力扎根于白膏河沿岸。

他说:“不论时代怎样变化,白膏河的子子孙孙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育。”

可是方直这代人的思想早已不同于父辈,他们更多追求物质需求,更贪恋于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更渴望外面的世界。

他们嘴上说自己敬佩方春玉这样的长者,却不愿意自己成长为他的样子。

方春玉对方直说:“能把白膏河中学管理好,也算你有本事了,你是喝白膏河水长大的,白膏河这块舞台也够你耍一辈子了,调走干啥?”

“白膏河都污染多少年了,也没人管,没人问,没啥好留恋的。”方直说。

“不是正在治理吗?比起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啊?白膏河水不知干净了多少倍了。”

方春玉说道。

方春玉深爱着白膏河这块土地,这块生养自己的家乡热土。

白膏河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他很痛心,曾经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过,皆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但他不允许别人非议白膏河的不好,包括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等也不能非议。这是一种对故乡偏执的真爱。

方直他们无论如何是理解不了的。

看到父亲的故乡感情又要涌上来了,方直缓了缓口气,尽量顺着他说:“是啊,下那么大力气治理,白膏河肯定会越来越清澈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嘛!所以你没必要调离白膏河中学嘛!”

听到儿子这样说,方春玉的好心情来了。

看到父亲心情好些,方直试探着问:“爸,你说治理好白膏河需要多少年?”

“最多五年吧。”

方春玉掰了几下手指头,嘀咕着。

“五年肯定不够,我看要十年。”

方直也学着掰了几下手指头。

“不会那么久,现在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你没看到铁东中学门口的造纸厂都关闭了,还有农药厂也关闭了,不会那么久的。”

方春玉自信满满。

“很难说,多少年前就喊着‘治污治污’,十几年了吧,一阵风过去,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方直说的确实不假,方春玉相信这话,治污多少年,污染多少年,反反复复,恶性循环。

“按现在这个治理力度,十年不用,八年总要用吧,五年时间肯定不够。”

方直继续说道。

“你这样说的话,还真的差不多需要八年时间呢。”

方春玉略作思考。他还没感觉到已经落入方直预设的话术圈套里。

“再过八年,我都差不多奔四了,小七都要小学毕业了。”

方直长叹一声。小七是方直的儿子。

听到儿子讲起孙子,方春玉看着方直,眼神里满溢着复杂丰富的光。

他深吸了几口烟,“噗”地吐出一道白色的烟雾,烟雾慢慢漾开,横亘在父子俩之间。

方直知晓,父亲最关心的是子女教育问题,孙子小七是父亲的心头肉,也是他的软肋。

“你既然决意要调走,就调走吧,不能耽误小七上学,你一定要看好小七上学。三代不读书,活得不如猪。”

方春玉心里清楚的很,白膏河地区的教育怎么也赶不上城里,有条件的家庭都想方设法把自家的孩子送进城里上,他绝不能耽误了自己的孙子。

“你调离白膏河中学不会顺当,单宇藏这一关就不好过。你先去找原作实,要他愿意接收你才好。原作实同意接收你之后,再去找时之良说明情况,最后找单宇藏。”

作为几十年的老校长,对于这些人事处理,方春玉理得很顺,先找谁,再找谁,后找谁,程序很清楚。

方直点了点头,“嗯”了一声。他知晓父亲已经同意此事了。

“你自己先跑跑,看着办吧,不会顺当的,遇到问题再给我讲。”

方春玉起身,又点燃了一支烟。

“好。”

方直也站起身,长出了一口气。能够说服父亲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