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的几层,都是矮的,两个人抬着,弯弯腰就摞上了,不过随着木头一层一层的摞起来,超过腰高之后,就变得复杂了一些,累了一些,得抬起来,再往上整。
等到了最上面几层的时候,施工的进度就更慢了,得三个人用肩膀抬木头,两个人扶着,越往后,要的人越多,到了最后,一次就得动用所有人一起,先把木头斜着搭上去,然后上面再有两个人压着,一根木头整半天。
不过,他们到底还是把这个木屋的四面墙都整完了,就差封顶。
“额……我好像发现了一个问题。”
刘洋突然瞪大了眼睛:“这个木屋现在不是有没有顶的问题呀,它的问题是……它没有门儿啊!这四面都是死的啊,你们发现没!”
“卧槽!还真是!那咋整啊!”
“完了个六的了,说好盖房子,盖出来是个笼子,还特么没盖儿!”
“大恒,你笑鸡毛啊!这你房子,你咋一点也不着急呢!”
“这么一说,问题好像还不少呢,这木头之间都是缝子啊,这挡个屁的风啊!”
陈志恒眼见大家好像真的有点急了,才收起笑容道:“放心放心,哥几个,封顶的活儿,还有锯门的活儿,咱们整不太了,我早就跟我大爷说了,下午去找他来,这回明白了吧。
至于墙缝子的问题,你们都忘了土房子咋整的啦!”
土房子,用的是黄泥,在活泥的时候加进去稻草,跟水泥里加钢筋是一个道理。
陈志恒这个小屋的四面墙纯是圆木头整的,粗细不同的木头之间必然会留下缝隙,不过,像糊船缝一样的用黄泥糊上,那就行了。
……
当天,陈志恒和小伙伴们把主体弄完了,这接下来的纯技术活,就不是他们能摆楞得了的了。
陈永年、陈永军、陈永富哥儿仨,加上一直心心念念来帮忙的张亚臣和刘鸿文一起,把开门和上顶的活儿全包了。
这个事儿,说起来有点那个不务正业,大人哄小孩儿玩的意思。不过,如果哄的这个小孩儿是陈志恒,那就没问题了,保准别人挑不出毛病来。
人家陈志恒能办事儿,有正事儿,那都出了名的。
而在家里的大人们去山里收尾干活儿,其他人各自回家的时候,陈志恒带着肖雨和小东,一起去了沙金儿村儿。
这趟去,是去铁匠家取炉子去的。
不管是山里,还是村里,没有个能容住火,顶住寒的东西,想凭年轻熬过冬夜,那纯粹是妄想。
冻死人了。这就是个陈述的组词,简单的描述一种死法而已。
村里的房子,正常的那种,别管土房还是啥,管咋的它能垒个土炕,烧上火过个暖冬,山里的木头房那当然不行,这时候,就突出炉子这玩意儿的好处了。
东北的炉子,一般都是生铁打的,造型大差不差,也无所谓美感,主要就是用来生火取暖用。
一般都是前面一个填柴的灶口,中间一个葫芦肚子,后面接一个通气儿散烟的铁皮管子,底下还有一排排水渠一样的落灰掏灰的东西。
有的炉子口放在上面,由一圈儿一圈儿逐渐变小的铁环铺平,铁环是可以拆下来的,用一个前面带勾的铁条,俗称炉钩子的东西勾起后放柴或者煤块儿之类的,盖好盖子之后,上面还能坐一壶水烧开了用。
陈志恒以前上村小的时候,班级也是烧炉子,那会儿每年上学,到了有冬天的那学期,学校会把学费的一小部分折算出来,让学生家长用木柴、煤块儿之类的顶,以此来作为冬天学生上课的取暖费。
那时候,班级里最好的座位就是挨着炉子附近的,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远了,那自然是冷,可要是太近了,赶上轮到了像陈志恒这样的淘小子做值日生烧炉子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小伙伴那是真当事儿办,能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学校点炉子,使劲的掏灰填柴,就恨不得把那炉子烧成烙铁一样,通红通红的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