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温水煮青蛙,需要改变了。生活的得救之法从哪里来?好像一个人待着,除了去看电影,除了去看书,除了自己躺着,也没有别的消磨时间的方式。
于是,他打开了《肖申克的救赎》,接下来的人生应该从肖申克的救赎开始,至于救赎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有改观,不知道,但似乎也只能如此,人只能给自己先创造一个梦,然后借着这个梦把今天对付过去,只要今天活过去了,明天的事自由明天烦恼,明天到了再说。
大概率这本书故事的走向是这样的:主人公在观看一部影片,影片开场,随着各个人物上场,他陷入过往人生的追忆中,影片中的角色都能对应上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角色;影片行进到中部,交代他打算看完这部电影就去自杀。随着带有希望的电影结束,他走出影院,决定自杀的事明天再说,今天最重要的是回家做个好梦。他的胜利在于用电影延长了生命的此刻,重温了过往的温馨,他没有选择在今天死去,这就是今天的完满。从电影的故事中,他串联起相似的自己。受挫,一只受挫,但还没有到电影中如此悲惨绝境之地步,所以他决定先看下去,先看主人公是如何活下去的,然后在决定是否要再活下去。影片放映之中,他从时代中走过。
有时候我们对生活毫无办法,在这种寡淡如水的日复一日中,我们觉得被绑缚了,似乎我们总想依靠一种力量,将我们从眼前的泥潭中抽出,希望借由一句真理,一部影片,一本经典的著作,将当下的生活彻底改变,我们需要那种变革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又总难于持续,新鲜感与三分钟热度,总是在与琐碎的生活日常交锋时败下阵来。有时候我感到生活在全方位的溃败,这种溃败还难于撤退,也难于掌控,所以,能抓住的稻草,似乎只有电影和书籍了。
在开始之前,还有个问题要解决:这本书究竟是在讲“我”,由“我”来讲述,还是在讲主人公小楼?这个界限很难分清,这么说吧,在陈述事件时,陈述具体的回忆时,都是小楼出场,看电影的人是小楼,涉及到对事件的评论,对于时代热点的思考时,这个时候就是“我”。时间轴是这样的:小楼自始至终是在电脑前观看影片,观看过程中所引伸出来的东西,均由我代言,而代言的过往是小楼的过往,失败者是小楼,“我”只是对小楼的过往和现在加以陈述。同时“我”没有上帝视角,只有失败的视角,所谓的上帝视角是能左右角色的生死命运,对于描绘的事件处于全知的状态,“我”没有这个能力,对于小楼,“我”不知道他最终的下场,“我”只知道他看了个电影,然后把今天对付了过去。明天有没有成功,会不会去死,活的有没有尊严,会不会痛苦,这些“我”都不知道。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这种讲法,什么是幸福生活要打个问号,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然后就一成不变了吗?不知道。扯远了,影片片头字幕开始了,安迪与小楼的救赎,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