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PART VI-103 不是我不明白(1 / 2)媒戒之未曾深爱已无情首页

103《不是我不明白》

“不是我不明白

这世界变化快”

——崔健作词,崔健演唱

一个多月都没有阳和雨的消息了。

试过好几次联系都收不到回音后,我们想,他们应该是遇到什么事不方便联系我们了吧,我甚至也想过,阳不会最近染上什么黄赌毒的毛病被抓了现行吧?先前我曾有过一个朋友,晚上还一起唱K,就二天白天就联系不上了,七天过后终于有回音了,原来是吸毒被抓进去了。按说阳和雨还打算代孕生孩子呢,不该染上这些毛病吧?

哎,真不敢想!既然他们现在不方便,那就等他们愿意现身了愿意联系我们了,就再联系吧,也别就老追着问生着给人家难堪了。

璟其实在BJ呆了没几天就又赶回去马莲坡剧组了,临走前也交待我,如果有阳和雨的消息了,第一时间也告诉她一声。一回到剧组,她应该也是忙的热火朝天,我们之间也没怎么再联系。

倒是又收到了Nancy的一条微信,这是在她发完雯雯那篇公众号这么多天之后,我唯一从她那儿又收到的信息,她说:“亲爱的,我要离开BJ了,以后咱们应该是不方便再见面了。你多保重!”我正说要回她一条“你也保重,有缘再聚”,文字都编辑好了,发送出去时却显示,她已经删除了我的微信。

删了就删了吧。只是没过多久,我还是又见到她了,只不过是在电视里,腾讯有一个新剧开播,主演名单里有“柳璇玑”的名字,我特意追了几集,这次,她应该是女三号的戏份,而且,微博里对她这个角色的反响还挺好的。。

我心里多少有些明白了。

也好吧。

我这算是又彻底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

但一个人的状态其实跟平时也并没有太多异样,生活还是那样的生活,工作也还是那些工作——哦,工作,似乎明显地少了很多了。没有在某个固定的单位上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会有固定的日常工作,有活找你,你就得没日没夜地开干,没活找你,你就会整日整夜的闲着,闲着当然是既舒服又自由,但闲着也意味着,这段时间你是不会有收入的。不缺钱的时候,闲着的你是众人眼里羡慕的精神贵族,缺钱的时候,闲着的你就是自家热锅上的无头苍蝇。

我当然还不至于那么窘迫。依然还是陆续有一些工作找上门来,但即便是这些有收入的工作,也还是能渐渐感觉到其中明显的变化,譬如,从前还有周刊时,每周至少会有两到三个采访,此外一周至少四五个发布会也是基本的,现在偶尔我还是会受到邀请以乐评人的身份出席一些音乐的发布活动,但也已经只能是偶尔了,采访却是再也没有过了。我还是经常能有一些约稿的,但如今的约稿似乎也出现了新的趋势:以前别人跟我们约稿,通常都是要约一整篇文章,然后希望能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QQ音乐,网易云音乐,新浪微博,知乎,豆瓣,今日头条……等各个平台的专栏上都通撒一遍,现在,越来越多的约稿方会说,就在新浪微博上和朋友圈里发一个几百字的短评就行,当然,相应的稿费也降了下来。

有次一个外地的媒体老朋友来BJ办事,我们就约了一帮媒体老人儿一起聚了一下,都是曾经从事文字工作太多年的人,席间也难免唠叨起这个问题,一方面的共识就是,这些年随着微博、朋友圈这些短信息社交式平台的兴盛,哦,对,后来人们都用social media社交媒体来定义这些平台,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简短的文字来尽量获取海量的信息,“其实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还是很爱长文字的,那时候通过各种BBS论坛,博客,专栏等等渠道,正是我们这等写作爱好者在摆脱了传统版面的束缚后,尽情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洋洋洒洒万字文的大好时光,那时我们比着谁写的好,谁写的深,谁写的精巧,谁写的别致,也真的是让我们这一批人靠着笔头的功夫在键盘上给自己敲打出一些声名来;可后来博客突然就变成了每条限量140个字的微博,写信变成了短信再变成微信,一切就都开始奔着小而微的路子急转直下突飞猛进了。当微博和微信变成了时代新的洪流,再加上图片科技,视频科技的不断更新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其结果就是,人们对文字阅读,尤其是长篇文字阅读的需求逐年呈断崖式降落,而这一年左右抖音的异军突起,这种需求更是降到历史低点。”

“其实也不是完全不需要长文字了,”又有人补充说,人们依然还在读长文字,现在很多公众号不依然写的很长么,而且是图文加视频加表情包并茂,依然让很多人读的孜孜不倦的,动不动就十万+,很多人因此赚的盆满钵满的,“只不过人们不再那么需要那些细嚼慢咽的文字,更喜欢那种能够一点就着,一燃就炸,一戳就破,一说就赚的文字,你们看咪蒙这两年多火啊,人家头条刊例都到80万一条了,不光是咪蒙自己火,那些写咪蒙的文字也一样都火了,可是你读读她的那些文字,核心不就是用所谓戳破现实真相的方式来点燃你的愤怒和焦虑情绪么?而那些写咪蒙的文字,不就是在教你如何用煽风点火燃爆情绪的方式来赚到流量和财富么?说白了,就是一种精神传销,但很多人就很吃这一套,着了魔似的,并且确实很多人靠这个赚到钱了,甚至是赚大发了,大家都爱看那些能让他们情绪大发或者钱包大发的文字,现在很多公众号不都被誉为营销号了么?但咱们这些认真探讨专业问题的,细心营造精神意境的,就显然于这个世代成了孤芳自赏甚至无病呻吟了,人家会说,你写的好是好,可与我何干?是能给我创造情绪价值还是生活实惠?是能让我爽了还是让我赚了?自然就没人看你这些了!”

我说,也是啊,你看从前,各大唱片公司,影视公司,艺人公司都很爱找我们约稿,并奉我们为什么乐评人,影评人,其实很看重的是我们意见领袖的身份,他们称作叫KOL,key opinion leader,那时也真是我们这些人说点啥,发表个啥意见,还真的是有很多人都认的,确实是有助于他们的作品的社会与行业评价,能影响到他们评奖甚至销售成绩啥的,可后来呢,自媒体时代来了,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博主,人人都可以直接发表意见,谁也不需要被谁领袖了,被几个人说,不如被所有人说,说好说坏都不一定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能知道我,并且知道了就有可能愿意消费我,于是KOC(key opinion er)又开始兴起了,人家更在乎的是更能直接影响消费的。

“你就说过去艺人有了新作,首先想的就是跟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评论人约稿,一篇宏文,把他们的作品分析的头头是道,夸的天花乱坠,现在呢,人家更重视的是请一堆网络大V,每个人都有几万几十万微博粉丝的那种,都不用这些人写任何东西,就是艺人公司把文案整好发给他们,每篇文案里也就是一堆网络时髦话+营销口号,他们就照着发出去,哪怕一次找30个人30个人发的东西都一模一样连标点符号错字都不带动一下的,人家追求的就是能让更多人看到,只要到达率够广数字够漂亮,人家就满意,这就叫营销成功,我们这种长篇大论认真讲专业的,有那么几个够了,而且,也不用我们再写那么长篇大论了,过去都两三千字起步,算长文的价格,现在就需要几百字就够了,区别无非就是,找我们的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找那些大V的基本都是艺人宣传写的而已。”

“就是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乐评人,人家也不是个个都愿意再找的啦,”又有人补充到,“从前人家可能看重的都是谁写的专业,谁写的好,谁的行业影响力大,现在一切以流量为标准,先看谁的粉丝数量多,谁的微博、文章转评赞多,然后才会找谁,不同的流量等级,稿费价格也可能大大不同了,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现在各自的微博粉丝数都到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