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复习备考本科 第一节 复习一下语文知识(2 / 2)我的学生生活首页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旅程中,五明展现出了坚定不移的毅力和无尽的创造力。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向着本科入学考试的目标奋勇前行。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五明的短板所在,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或放弃,反而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他深知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于是便广泛涉猎各类优秀范文,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并将其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同时,他还给自己制定了定期的写作计划,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不断磨砺自己的文笔。

然而,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五明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棘手的难题与挑战。有时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他并不会轻易选择逃避,而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向老师和同学虚心求教,或是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正是凭借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让五明始终坚信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就必定能在本科入学考试中斩获佳绩,从而实现心中由来已久的梦想。

五明还继续复习之前的写作知识,并深入研究了“命题炼意”这一重要内容。

在他的读书笔记中,详细记录着在整个写作的准备阶段,核心任务是精心提炼和明确“主题”。这个阶段常常被称作“酝酿”或者“构思”,而大家都认同,提炼并确立“主题”是“构思”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重中之重。

具体来说,“命题”即确定文章的标题,而“炼意”则是对文章主题的精炼提取。这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因此,五明决定先集中精力学习“炼意”,再进一步探讨“命题”的技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的“写作学”着作中,并没有出现过“主题”这个概念。这反映出不同时代对于写作观念和方法的理解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写作的认识不断深化,新的术语和理论也应运而生。尽管如此,古代的写作智慧仍然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借鉴。

与“主题”意义相近且古人经常使用的另一个概念是“意”。这里所说的“意”,大多指代文章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其含义比“主题”更广泛一些;然而,由于构成文章“内容”的关键要素“材料”(包括“题材”),古人将其称作“事”,并且经常单独使用,与“意”相对,再加上古人普遍认为文章应该“一意到底”,切忌“二意两出”以免“意多乱文”,因此,“意”这一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内涵的确与“主题”比较相似。如此一来,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全文大意”(即各个“段落大意”的总结)和“中心意思”等说法迅速取代了“意”这个概念,而不久之后,“意”的踪迹也逐渐消失,人们普遍开始采用“主题”这一更加明确清晰的新概念。

“主题”这个词汇,源自于德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音乐领域。起初,它是一个特定的音乐术语,表示在一首乐曲之中,最为独特且占据主导地位的那一段旋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旋律”。这段旋律能够展现出整首乐曲完整的音乐理念,是乐曲的核心所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术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同时,人们将这个概念翻译成了“主题”。由于“主题”的含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如今在更广泛的“文章”写作范畴内,它也得到了频繁的运用,并获得了普遍通用的地位。

如果要给“主题”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可以这样描述:所谓的“主题”,其实就是作者在阐述问题、提出见解或者描绘生活现象的时候,借助整篇文章所要传达的基本观点或者核心思想。

主题可以说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与精髓所在,它就如同军队中的将领一般,起着引领与统率的关键作用。一个明确而深刻的主题能够赋予文章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反之,如果主题模糊或者肤浅,则会使文章变得混乱无序、缺乏深度,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对于每一位创作者来说,确立一个独特且富有内涵的主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