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荣获爵位后,这一殊荣不仅赋予了他生活的自信与源源不断的动力,更为他在秦朝这片广袤土地上扎根立足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秦昊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唯有依靠自己的双手与不懈的努力,脚踏实地地走过每一个阶段,方能确保自己在秦朝的道路上越走越稳,步步为营。
此刻,秦昊思绪纷飞,脑海中浮现出对人性复杂而深沉的理解:人性中的阴暗面与自私倾向,无疑是商鞅构建秦国法治体系的基石,亦是世间不争的事实。
身处这律法森严、规矩繁多的秦国,秦昊深知每一步都需谨小慎微,不容有丝毫的疏忽与大意。
经过一番努力,秦昊终于将周勇搀扶起来,轻轻拂去他身上的尘土,微笑着说道:“自家兄弟,何须如此见外?
接下来的一个月,你我二人还需在县城共赴更卒之役,自当相互扶持,共度时艰。”
“你说得对……”
周勇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抬头望向秦昊,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我还未及向你道贺,你如今已拜爵为公士,这可真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啊!
自此之后,你便成为了有爵位的尊贵之士,未来的路定将更为宽广。”
秦昊闻言,亦是心中欢喜,伸手摸了摸自己头顶。
那块原本裹在发髻外,象征着黔首士伍身份的黑色头巾已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色泽古朴的褐色包巾,这象征着他身份的提升与转变。
就在方才,秦昊亲身感受到了秦国官府办事的高效与决断。
他刚表露出对公士爵位的向往,喜便迅速安排人将今日的审判结果及赏赐情况送往县寺,呈报给县令和县尉审阅。
由此可见,秦国对于爵位的授予有着严格而明晰的程序:公士、上造等低级爵位由户籍所在地县政府论定;而更高级别的爵位则需上报至郡府;至于大夫以上的高爵,更是需要直接呈报至咸阳朝廷,由中央政府亲自裁定。
这种分级授权的方式,既保证了爵位授予的公正公平,又体现了秦国对官吏任免的严谨态度。
秦昊对此深感赞同,他深知,在这样一个法制严明、赏罚分明的国家,唯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累军功或为国家做出显著贡献,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个人价值。
周勇的反应也让秦昊感到欣慰,他看到了朋友为自己高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看到了对方对自己未来道路的认可与期待。
他们共同经历的磨难和共度患难的日子,使得他们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秦昊坚信,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们将在县城共同履行更卒之役,携手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秦昊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豁达:“正是如此,周勇,你我同为更卒,此番共同历经选拔,双双得授公士之爵,实乃我等之幸。
然而,我们当铭记,爵位非恒定,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一步的努力与汗水。未来的日子,吾等需更加勤勉,以军功累加,方能稳固并提升爵位。”
周勇闻言,神色肃然,拱手道:“秦昊兄所言极是,周勇必谨记于心。
今后,还望秦昊兄不吝赐教,周勇必当加倍努力,不负此公士之爵。”
秦昊大笑一声,拍了拍周勇坚实的肩膀:“自家兄弟,何须如此客气。
我们一同共赴国难,岂不快哉!且待此次更卒之役完毕,若有机遇,我们再一同闯荡江湖,成就一番功业。”
周勇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豪情壮志,紧握拳头道:“好!待他日功成名就,我们再一同把酒言欢,共话这秦朝的万里江山!”
两人随即展开了对未来生活的具体规划与憧憬,秦昊将专心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更卒之役中,用他在县衙所学的文吏知识,以及自己在法学上的理解,辅助周勇在战场上的武勇发挥,共同建立军功,以求进一步提升爵位及社会地位。
而周勇则深感自己武艺粗浅,决心去军队生活中苦练武艺,凭借其本身的勇力及对兵法的独到见解,争取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与秦昊一同成长,共同见证彼此在秦朝的荣辱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