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阴盛阳衰(1 / 2)没有人能杀死我首页

李老师找我母亲谈得事情很简单,就是希望家里能送我去上一下课外班。

理由是,我那年已经上五年级,如果仅仅只在学校的借读班上课,到六年级毕业时怕不是会影响考初中的成绩。

李老师的话说得很委婉,特意用了“希望”这样的字眼,并且有些话说得很含糊,让母亲听得不是特别明白。

母亲由此对李老师的动机产生了怀疑,表示这件事家里需要开个家庭会商讨一下。

李老师赞扬了母亲对于家庭民主的坚持,并没有多说什么。

我却在心中暗自窃喜,觉得如果去了课外班,我就能想韩鹿一样轻松拿下数学课上的“拔高题”。

没有想到,我回到家以后,母亲却又给我上了一课。

“上什么课外班?

你那什么老师敢说他跟课外班没有联系吗?

没有联系他能把老师姓什么,在哪办班,收费多少都说得那么清楚?

我看他就是在给自己家的买卖拉生意呢!

还打着什么怕耽误了孩子的旗号,他怎么不说是他上课时不好好教呢?”

我没有想到母亲的反应这么大,当时的我更加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是这个反应。

在学校的时候,母亲和李老师明明交谈得挺自然的啊。

多年后我才意识到,在现代社会,当一个人没有钱了,会变得多么暴躁。

我想,人们并非是仓廪实和衣食足才知道荣辱礼节,只不过是在吃饱穿暖之后,才有好脾气跟你好好说话。

就如同当年春节时的那部“现象级”电视剧《水浒传》一样,人们吃不饱饭时,想得只会是上梁山造反。

等到大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论秤分金银以后,才会有人想着招安。

当年这部戏曾经创下44%的超高收视率,片尾曲《好汉歌》一夜火爆,唱响在春晚的舞台上。

而令我没想到的是,到了那一年的秋天时,还有一部来自海峡彼岸的电视剧,也恰好创下了高达44%的收视率。

这部剧的名字叫《还珠格格》,是一部清宫戏。

在当时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讨论“还珠”剧情的人。

邻居家的萌萌,还因为复述“还珠”剧情有板有眼,在邻里之间小有名气。

曾有人建议萌萌奶奶送萌萌去学表演,当然,也有人建议萌萌去学评书。

无须讳言,如果说《戏说乾隆》给清宫戏的流行开了个头,那么《还珠格格》就是将这种戏推向了高潮。

在这两部剧之前,大家对海峡那边的电视剧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家有仙妻》和《婆媳过招70回》这样的喜剧片上。

当然,也不得不提《新白娘子传奇》这样的经典的歌剧式的电视剧。

其在93年被中央台引进时,可是创下过收视冠军的记录。

但“还珠”之后,无论是海峡的这一边还是那一边,都流行了很久的清宫戏。

这或许也从侧面证明了,海峡两岸的人,是同源同根,有着一样喜怒哀乐的人。

时间过得飞快,时钟很快便来到了98年底。

李老师在一次随堂测验之中,使用了来自市中心教研室的试卷。

这张试卷里面的题目没有任何超纲,但难度却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高。

这一次考试,四班几乎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