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如水,双眼微眯,透露出危险的光芒。
他扫视着空荡荡的大殿,那曾经人声鼎沸、朝臣云集的场所,此刻却显得格外冷清。
这种寂静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怒火,仿佛整个朝堂都在与他作对。
偏殿的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打破了朝堂的宁静。一群身着黑衣的校事低着头,小步快走出来,仿佛怕惊扰了这朝堂的肃静。
他们虽然行动小心,但身上散发出的肃杀气氛却让人感到压抑。他们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如同夜行的幽灵般诡异,与这朝堂的庄重格格不入。
这些校事,是他为了掌握朝廷内外情报而特别设置的。
早在魏明帝时期,就设置了这样一个秘密官职,用来监察百官,监视朝野内外。校事们如同他的眼睛和耳朵,时刻关注着朝廷的一举一动,将消息传递给他。
然而,在司马家掌权时期,先是有司马衷这个弱智皇帝,后来衣冠南渡之后皇权彻底旁落,这一制度逐渐消失。
直到刘裕掌权,他深刻明白情报的重要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皇权,便决定重启了校事制度。
此刻,刘裕瞪了一眼那些校事,不满地冷哼道:“你们这群人,汇报的消息倒是挺快,说秦王殿下昨天拜会谢晦许久。可怎么今天在堂上,他却依旧一言不发?之前那满建康张贴告示、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气哪里去了!”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明显的怒意。
刘裕的恼火并非无缘无故,他对刘义真的期望原本很高。
谢灵运案虽说是由王弘参奏,但背后的谋划者却是他刘裕。
这位出身寒门的皇帝,一直对世家大族心存芥蒂。他始终认为,这些世家大族在朝堂上势力庞大,甚至有时能够左右朝政。
因此,他正想借此机会好好整治一下士族,削弱他们的势力,巩固皇权。而刘义真作为他的儿子,原本是他计划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刘裕原本希望刘义真能在这次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最好能一箭双雕,把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这两大士族都整一整。
他深知这两大士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如果他们能互相牵制、互相打压,那么他的皇权将更加稳固。
因此,他才让刘义真与王虞共同处理此事,希望他们能互相掣肘、互相打压。
然而,刘义真的表现却让他大失所望。
前一天还一腔热血的秦王,怎么见了谢晦一面就变得如此消沉?刘裕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计划是否已经被泄露,或者刘义真是否与谢晦达成了某种协议?
为了了解昨天夜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刘裕决定命人将谢晦传召入宫。
他挥了挥手,示意那些校事退下。随后,他派出一名内官带着口谕去传召谢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