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毛德祖将军自颍川来援,贼寇不敌,四散溃逃,贼首司马楚之、司马文思、鲁轨等遁逃北魏,然贼将司马顺明等四十余人已被生擒,现押送寿阳,听候父王发落。
此战,斩首凡二万五千,俘敌数万,一鼓而定河南诸郡,逆贼于河南之地遂绝矣!
此役之胜,皆因父王英明,将士奋勇。
臣不胜欢欣,特上表庆贺。愿父王万寿无疆,国运昌隆!
儿臣义真顿首再拜。”
贺表一念完,原本庄重肃静的大殿之上,如同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赞叹之声此起彼伏,群臣们激动得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对这场辉煌胜利的敬佩与赞叹。
“真是难以置信,连檀将军都未曾剿灭的叛贼,在二公子的巧妙指挥下,竟然如同齑粉般被摧毁!”一位老臣激动地捋着胡须说道。
“二公子真是天赋异禀,他……他才十三岁啊!这般年纪就有如此作为,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另一位大臣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
旁边的一位武将也忍不住插话:“二公子年纪轻轻,便展现出如此非凡的军事才能。我看他日后必定能够成为一代名将,名垂青史!封狼居胥,燕然勒石也未可知!”
“说的是啊,檀将军已是当世豪杰,可二公子这等才华,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英雄出少年,这句话果真不虚!”又一位文臣感叹道。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傅亮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
他站了出来,声音洪亮地向刘裕表达祝贺:“恭喜大王!二公子的智勇双全,实在是天授英才。有了二公子这样的后继之人,大王的江山必定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这不仅是国家的幸运,更是万民的福气啊!”
刘裕听到这番话,心中自然欢喜无比。
他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愉悦,整个人的心情舒畅到了极点,就像吃了个人参果一样爽快。
但这大殿之上,唯独有一人,心生怨恨,那就是宋王世子刘义符,他正站在群臣之首,打量着这些赞美自己二弟的大臣,心酸、无奈、羡慕、妒忌,无数表情在他脸上翻涌。
刘裕却无暇顾及自己大儿子的心理活动,他看见矗立在一旁的司马德文的使者局促难安,便向他挥了挥手道:“使者此番前来,所谓何事?”
使者听见刘裕的召唤,心中一紧,他颤巍巍地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双手举着司马德文的诏书。此刻的大殿中,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三辞三让的流程已经走完,刘裕知道,下一次便是自己荣登大宝之时。
他有些不耐烦地示意使者将诏书递交给他,但并未给使者当众诵读的机会。他只是淡淡地命内官上前,从使者手中接过诏书。
刘裕手持诏书,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然后缓缓合上。他深吸一口气,将诏书递给了身旁的张邵,严肃地说道:“张侍中,接下来的事情,你应该知道怎么处理了吧!”
张邵毕恭毕敬地接过诏书,低声回应道:“臣遵命!”
处理完这一切,刘裕挥了挥宽大的衣袖,命令道:“带使者去驿馆歇息!”使者只好灰溜溜地退出了大殿。
整个过程中,诏书几乎未经一读,便直接被交给了一名臣子,这种轻视让使者心中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