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何故如此愁眉哀目?朕倒是有个想法。”
见朱柏如此从容,刘伯温心头一惊,难道皇上早已料想到了如此局面?
今日自己前来所汇报之事也已在皇上预料之中,甚至已经早早想出了处理方案!
皇上不愧是皇上,朱柏也不愧是朱柏。
能料人所不料,处人所不处!是为天策之君也。
遂猛然抬头,满脸期待,且等朱柏对论。
“还请陛下明示!”刘伯温再行一礼。
“列位成功可不必性急,此制度改革进程庞大,岂实一朝一夕能改。”
“可先于地方进行试点推进,且先看看成效如何?暂且留下一批不予改革。”
“新的推行势必会带来新的改变,可获得真才实学之人自会认可朕的政策!”
朱柏丝毫不慌,反而心中还有期待,他清楚由于此事阻挠且抵制的人可不单单仅有天下读书人而已。
就连部分朝中官员也都在想方设法的谨言,无非是想让自己取消这种制度而已。
朝中官员皆以家族为榜,不可轻动,遂用另外方法,来证明朱柏政策的正确。
可后面的叶琛却有些疑惑:“皇上既要推行改革学制之策,为何又容臣等只改革一部分,偏要留下旧的?”
谢缙也不知其理,不过他倒聪明,选择了沉默,皇上只管发布政策便是,自己所做也就仅有执行而已。
“请皇上明示。”
朱柏起身,逐步走向内阁官员之间,透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也轻轻凑到叶琛面前:“不留下旧的,何以形成对比?又如何验证朕的推行是正确的呢?”
显然,只等三年之后,第一批学子顺利完成了在新的学制下而形成的教育制度。
孰强孰弱自会分晓,那些选择了不同道路的人,也自然就知道差距在何等地方了。
叶琛方才恍然大悟,皇上想以这种方法向天下百姓证明新的制度会更加合理。
且更受天下读书人之喜爱。
但这个读书人是真的读书,并非以读书谋私者。
“皇上圣明!如此臣当迅速推行皇上新政!”
刘伯温又问:“倘若地方读书人仍然抵制……”
此言一出,空气瞬间安静,倒是显得寂静的可怕。
“新政立此,天下又有何人敢反对?莫非我大明朝都是迂腐书呆子?不知由旧创新,更不知改革生异吗?”
显然朱柏的做法已经非常明确,再有读书人敢为了自己的利益抵制新政,甚至想要带领其他读书人抗议。
那朝廷的政策和法度也不是吃干饭的。
且上交刑部依法严处,只需杀鸡儆猴,天下读书人自然不敢言语。
百姓不会产生威胁,偏偏是这些读书人煽动群众拨弄是非。
这才使得大明的改革受到牵制。
现在惩办了主脑,天下百姓又有何人敢言,况且读书学习本就是百姓获利,时间长久,世人自知。
内阁官员离开,制度且在成都地方推行,也让天下百姓和文武官员都看得明白。
究竟是旧的学制更好还是新的学制更佳?
朱白也离开了御花园,前往尚书房办公,批阅剩下的奏折,处理十三省的公务。
养心殿
马皇后仍然一如既往,带领着几个宫女闲来无聊,便坐在庭中赏花。
下人端来了朱柏送来的几盘点心。
“太后,这是圣上遣人送来的点心,据说是外邦进贡而来,圣上品尝其味极佳,故特此为太后献上。”
马皇后极为欣慰,自打老十二登基以来,这养心殿中时常送来瓜果点心,又或是金银家具。
这份孝心,更让她深得体会。
老朱却已在后堂,独自一人似乎在想些什么。
更不许任何下人陪同,仅将自己锁在了庭院之内。
“这个重八,自打上次跟着百儿入了早朝之后,回来就是这副样子。”
“倒也不问问我这个妹子每天过的可好?儿子这么孝顺,他这个做老子的倒是一点儿都不开心。”
两句话就逗的旁边宫女掩面而笑。
“娘娘多心了,上皇他似有心事,更不愿下人打扰。”
“或许是为朝堂之上的皇上顿感欣慰,我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了。”
马皇后撇嘴一笑,倒也没有理会:“这些甜点,你们受用吧,我那房里还送来不少呢。”
说完便起身到了后堂。
果然见到老朱似乎闷闷不乐,仍然躺在那边闭目养神。
“重八。”
一声重八,使得老朱猛然惊醒,连忙起身回头观望,果然是自己的妹子。
“是妹子,快,来来来!”
“怎么了?近几天来都闷闷不乐的。”
“咱这心里总觉得不对,老十二更像是变了个人,唉,也罢。”
见老朱满目愁容,马皇后本想再问,却也总觉得不合时宜。
于是便未曾开口。
……
下午。
忙着在上书房处理公务的朱柏,顿觉心头恍惚,头脑发昏,便要先起身走走透透凉气。
结果方才出门,就看到老爹提着酒葫芦站在原地等待自己。
朱柏连忙上前再行跪拜之礼。
“父皇!”
“走吧,柏儿,好久没陪咱喝点儿了,找个地方,咱们聊聊?”
朱柏愣了一下,倒也没想太多,连忙跟在身后。
片刻,二人本来到了后殿,起初倒也闲聊,父子二人推杯换盏,老朱也慈眉善目,丝毫未曾有任何表露。
这倒让朱柏缓解了些许压力,他倒是以为老猪此次前来是要问罪于他。
现在看似却有些不同。
可正当朱柏情绪舒缓之际,老朱却突然开口。
“咱问你个事儿啊。”
说此语之时,老朱的脸上仍然透着笑意,甚至还有一点点的囧态。
倒也像他。
朱柏毫无避讳:“父皇尽管问便是,又何必搞得如此神秘。”
恰在这时,老朱的表情瞬间严肃,甚至还透着一丝别样的表情。
那种异样是朱柏从来未曾见过的模样。
“咱老十二在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