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方腊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各地起义军纷纷响应,进一步壮大了他的实力。
最后,杨弘给方百花的部队补充了三百人的女子兵,总共500人,约一个营的兵力。
杨弘之所以搞女兵,很大的原因就是想要践实一个道理,“妇女能顶半边天”,更是在告诉广大的妇女们,男人为卒,女人亦可。
解放妇女,释放生产力,不仅仅需要口号,还需要真正的实践。
义军大营——
野草丛生,面朝黄土背朝天,士兵们驻扎在了康乡各个村庄。
康乡的分田运动正式打响,在义军枪杆子的威慑下,几乎没有多少阻力的推行。
虽然老卒们对分田已经有了经验,但中间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前残留的各种矛盾,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农民与富农之间的予盾。
还有就是,百姓们对分田大多唯唯诺诺,似乎很害怕,心中有担忧,总之进行的并不顺利。
对于这些事情,杨弘也不可能立即做出决定,他需要到各个村子调查了解具体情况。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事不宜迟,杨弘和周伟从第一个村子开始,再到第二个村子,第三个村子……
“有什么问题,咱就现场解决。”
第一个村子的问题很典型,村民们敢于主动分田,但每个人都想着让自己家多分些田地,不惜大打出手。
家里男丁多的人家,就想要凭借拳头来分田,家里有钱的人家,就想着贿赂给他们分田的士卒们。
家里人不多也没钱的,则百般耍无赖,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家分的田多一点,哪怕是多半亩地。
很典型的问题,这是农民的狭隘性。
杨弘选择用武力的手段,各打50大板,要求士卒们严格按照义军制定的制度,16岁以上该分几亩,16岁以下又分多少亩田地。
说实话,杨弘不喜欢动用武力,但是武力偏偏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几乎没有之一。
第二个村庄和大多数一样,对于分田的积极性不高,唯唯诺诺,害怕官兵来平叛后,治靠他们这些刁民。
之所以会有这个缘故,主要是因为康乡的老百姓没有经历过万年乡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还有就是这里的百姓尚且活得下去,虽是三天饿两顿,但不至于说被饿死。
众所周知,农民们只要有一口饭吃,基本就不会造反,这可是杀头的罪嘞。
杨弘认为,康乡的百姓们迫切需要一场大解放,一种颠覆传统认知的大解放。
农民阶级,绝不是天生就要受到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也绝不是天生就是牛马。
他们要有尊严,要有思想,要学会反抗……而不是做一个只会拉磨的驴、耕田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