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深知契丹的反复无常,此时的忧虑更是加剧。正当他准备加强边防戒备时,太平公主却来到了御书房。她一身华贵的长裙,脸上带着从容的笑意,却掩饰不住那种胸有成竹的神态。
“皇兄,”太平公主轻声说道,“契丹人这次归降,带来了许多珍贵的礼物,诚意满满。或许,我们可以暂且放下戒备,接纳他们的好意。”
李旦皱了皱眉头,心中已有所觉。他沉声问道:“太平,你为何如此替契丹人说话?你可知他们一贯的反复无常,今日归降,明日或许又会反叛。”
太平公主笑了笑,缓步走到李旦身旁,说道:“皇兄,契丹人虽有前科,但这次的情况不同。他们不仅送来了大量贡品,还表示愿意与我们共同对抗突厥。这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旦凝视着太平公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你是否收了契丹人的好处?”
太平公主微微一愣,但很快恢复了从容,她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继续说道:“皇兄,眼下我们应以大局为重。契丹人的归降,能够暂时稳定边疆,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其他威胁。”
李旦叹了口气,他知道太平公主并非无的放矢,她的谋略和见识在朝堂上是出了名的。只是,她的立场和利益,往往不单纯是为了大唐的安定。
“太平,”李旦缓缓说道,“契丹人的归降,可以接纳,但我们必须保持戒备。加强边防,不可松懈。”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她收了契丹人的好处,自然要为他们说话。但她也明白,皇兄的决策不容轻易改变。
“皇兄说得对,”太平公主说道,“我们既要接纳他们的归降,也要防范他们的反叛。”
李旦点了点头,心中虽有不安,但也无可奈何。他知道,太平公主的影响力巨大,而契丹人送来的好处,显然已经让她动了心。大唐的未来,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对于李隆基在燕云十六州的行动,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注。自从李隆基被封为燕云十六州总经略,太平公主就知道,这个年轻的王子正在逐渐崛起,成为朝堂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她的宫殿中,太平公主每日都会收到来自北方的情报。她坐在雕花的红木椅上,手中把玩着一串珍珠念珠,眼神深邃而沉静。太平公主并不是那种轻易被表象迷惑的人,她深知李隆基在北方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对朝廷的权力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燕王最近的行动如何?”太平公主轻声问道。
一个身穿青衣的侍女恭敬地回答:“殿下,李隆基最近在燕云十六州加强了防务,派遣精锐部队驻守要塞,并与当地的豪强大户建立了联系。此外,他还在招募能工巧匠,改进兵器装备,似乎有备战的打算。”
太平公主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她知道,李隆基并不是一个甘于人下的人,他在北方的种种举动,无疑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继续密切关注他的动向。”太平公主淡淡地说道,“尤其是他与那些豪强大户的来往,不可掉以轻心。”
侍女点头称是,随后悄然退下。太平公主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方。她心中明白,李隆基的崛起,必然会对她的权力产生威胁。但同时,她也知道,李隆基在北方的稳定,对于大唐的安全至关重要。
“李隆基,”太平公主喃喃自语,“你到底有多大的野心?”
她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李隆基才能的欣赏,也有对其野心的警惕。作为一名权力的掌控者,太平公主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敏锐,才能在这错综复杂的政治漩涡中立于不败之地。
太平公主知道,李隆基的每一个行动,都将成为她下一步策略的重要依据。她决心在密切关注李隆基的同时,寻找机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在这场无声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公主将继续运筹帷幄,谋划着未来的每一步棋局。
预知后事会如何,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