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2 / 2)蓑笠翁品三国首页

曹操听后,立马亲自督办此事。沮授也在劝袁绍抓紧处理这个事,但是,袁绍打心眼里瞧不上还未成年的献帝,他之前就是因为瞧不上他才谋立刘虞为帝,袁绍很犹豫,加之郭图、淳于琼等人又提出了反对意见,说千万不能把献帝弄来,弄个那么大的领导在身边,很多事做起事来太碍手碍脚了。

主观意愿不强烈的袁绍就这样错过了把献帝接到身边的机会,他要是想接回献帝,易如翻掌,献帝回洛阳途中曾途经河内,袁绍要想把献帝弄过去实在是太轻松了。

除了荀彧,还有一个人在“曹操迎回献帝”这件事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董昭。

董昭是兖州人,本是袁绍手下参军,帮袁绍立下很多大功,但是,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手下效力,袁绍手下的各种派系以此为由,诬陷董昭是张邈派过来的卧底,袁绍信了,决定除掉董昭,政治嗅觉敏锐的董昭看到形势不对,溜了,董昭带着全家老小去往关中,途经河内时被河内太守张杨“强行挽留”了下来。

曹操平息兖州叛乱后,董昭的弟弟董访投靠了曹操,董访劝他也归顺曹操,董昭同意了,让弟弟告诉曹操,他愿意归顺,但是现在不方便脱身,张杨如果知道他想投靠曹操,肯定不愿放人,还会杀了他全家,他只能暂时潜伏在张杨身边。

曹操在平息兖州叛乱时,跟袁绍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他发现他真心对待袁绍,把他当大哥,袁绍却处处防着他,请求袁绍赞助一点粮食和兵马,袁绍居然要曹操把家属送去当人质,曹操气坏了,发现袁绍没有肚量,心胸狭窄。在平息兖州叛乱后,曹操决定逐步摆脱袁绍,和朝廷建立联系,于是派以王必为首的使团带着厚礼前往拜见献帝。

不料,曹操使团走到河内时,河内太守张杨不让过,他知道曹操是袁绍的“小弟”,曹操背着大哥袁绍,跟献帝眉来眼去的是几个意思?张杨不想因为曹操得罪了袁绍。张杨政治立场很模糊,这些年来,他表面上是跟着袁绍,但是,他的河内太守是董卓封的,还做过吕布的保护伞。

就在张杨不让曹操使团过境的时候,他倚重的谋士董昭说话了:“主公明鉴,袁绍、曹操虽是同盟关系,但看情况,两人是不可能长期联合下去的。曹操眼下虽然实力比袁绍弱一些,但是,他和主公一样,有一定的声望,也不愧是一个英雄,您应当找机会同他结交,现在机会就摆在你面前,你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帮助曹操同朝廷接上关系,并上表推荐他。如果事情办好了,曹操知恩图报,是不会忘记您的好处的。”张杨觉得董昭的话言之有理,立刻照办。曹操后来得知张杨对他的使团给予了方便后,重谢张杨,给张杨送去了马匹和金帛。

曹操为了迎回献帝,先派董昭到洛阳。此时,保卫献帝的杨奉和韩暹不和,董昭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封信,董昭在信中说曹操很仰慕杨奉,说杨奉是内主,他可以当他的外援,杨奉有兵,他手头有粮,两人可以互相合作,同生死,共患难。

杨奉见到“曹操”的来信,大悦,对手下将领们说:“曹操离咱们不远,有兵有粮,我们可以仰仗他。”随后,众将一同上表荐举曹操为镇东将军。

为什么董昭在信里专门提到“粮食”问题?为什么杨奉高兴的认为信中的话就是真的?兖州不久前还闹饥荒,怎么现在粮食多的让杨奉羡慕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