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成生死之交(1 / 2)俗聊史记之智勇蔺相如憨直廉颇首页

其实,同朝为官二人并无深仇大恨,之前还惺惺相惜,其一人进步反而有拳脚相加之趋势。其实仅仅是廉颇对“攻城野战之军功”与“徒以口舌之劳功”,熟重熟轻的认识不到位而异。

一文一武,君王左右,哪有轻重之别;立国乱世,武为主,文为辅;平治天下,文为主,武为辅。再问:“立国乱世与平治天下,如何划分?”,“难断!”,因惟有帝王自知。

廉颇性钝直,乏韬略。先荣后枯翻覆的一生成了他最好的人生诠释。

廉颇内心不服蔺相如,公然扬言见面要让他难看。蔺相如听说了,只有躲着走。上朝要碰面,自己托词生病;路上要碰头,自己调车躲。见不着人,看你如何撒气!?

如此反复,连蔺相如的门客都看不下去了,联合起来向蔺相如进言说,他们追随他是因为仰慕他出众的行谊,如今,与廉颇同朝为官,而且廉颇公开恶言抨击,而他却躲躲藏藏,太胆小怕事了。常人都视为耻辱,何况他位居将相?!最后,门客们都感觉当他的门客丢人,告辞要走。

都到这份上了,门客不能走,蔺相如再三挽留,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以养门客多为荣。至此,不揭谜底也不行了,正好也借机向廉颇传个话:出使秦国,渑池会盟都不怕秦王,难道廉颇比秦王利害?强秦之所以不敢攻赵,是因为二人在赵国同朝为官。两虎相斗,哪有相全之理;无非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个人恩怨搁在后面是了。

格局!格局是目标的高度,是眼界的广度,是思维的深度,也是为人的大度。

廉颇负荆请罪,与相如“为刎颈之交”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戏说一句,蔺相如收留的门客水平不高呀,他的格局无一人看明白?!抑或,蔺相如有意为之?!

有时候有些事,自己只能做,而不能自己说;一旦说了,格局就小了。犹如,王婆卖瓜。

既然二人都是赵国肱骨之臣,又成了刎颈之交,也该齐心协力为赵国卖点力了。实践证明,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後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廉颇三年三战三捷!猛将也!估计蔺相如看得都心痒痒了,“後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

生死之交,相互切磋少不了。从结果看,蔺相如学到了带兵打仗,廉颇却没学到蔺相如的谋略。换作他人,学不学无关紧要,但廉颇至死都没有意识到蔺相如是他生命中的贵人,谋略是他后半生的“护命符”;至死都没有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岳飞抗金救主至“莫须有”被杀,也有不善于学习谋略之嫌。难道是武将天生的短板?!

接着聊史记。

蔺相如带兵攻齐国到平邑城的第二年,赵国赵奢破秦军阏与下。阏与是一座城。

赵奢上场了,后因解阏与城之困有功,被封“马服君”。可能大家对赵奢不熟悉,但他儿子赵括大家肯定知道,“纸上谈兵”写得是他,“长平之战”败的是他。

感觉太史公写赵奢有胆有勇有谋,就是为了衬托他儿子赵括又贪又蠢又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