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汪文言的信心(2 / 2)外祖魏忠贤,人们称我小千岁首页

老工匠一脸的为难。

他不会轻易的让徒弟出师,倒不是不愿意放徒弟出去,而是他们手艺人吃的是熟人的饭。

要是手艺不精,毛手毛脚,做出的东西,就算只有一件如果轻易的坏了,那也会砸了名声。

名声臭了,人们就不会再来找他。

这还了得。

不过现在是为庄子做事,老工匠思量片刻,有自己盯着,倒也不怕几位徒弟砸了名声。

汪文言听到老工匠的难处,当即大手一挥,“庄子里多安排些人来打下手,每一件耧车的投入,一个人操作,算起来,能节省十个人力。”

内心算完了账,汪文言不怕把庄子里紧张的人力投入到制作耧车里,这买卖划算。

原本需要一千个人,改成了耧车后,虽然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节省十倍的人力,但至少也可以做到只需要两三百人。

这多出来的七八百人,就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

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引水入渠等等。

账目越算越明。

汪文言看到了其中的厉害,庄子里的生产方式,有了这样的先进农具,才是如虎添翼。

对于完成七个庄子的改造目的,原本汪文言有三分的鼓劲意味,如今有了全部完成的底气。

底气就是耧车。

下午。

老工匠提出一样需求,汪文言当即出方法解决一样。

提出一样难处,汪文言直接拍板。

傍晚的时候,汪文言已经拿出了章程,让人去通知各庄的管事明天来开会。

张大千从汪文言身边回来,默默的来到杨报国的院子。

虽然西平村的住房紧张,但是仍然腾出一间单独的院落,杨报国没有拒绝。

没有组织,没有先进的理论,更没有志同道合的队伍。

实事求是。

杨报国没有打算搞。

反而维持现在的身份,才能获得更多的稳定。

比如前方庄子逃民的事情,如果不是灾民们惧怕自己的身份,那么就上道理讲一万遍,也不会有人听。

因为老百姓不信。

上千年了。

老百姓学会了不信。

这并不是谁可以轻易改变的,需要的是长期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与百姓一样的劳动,通过言传身教来获得老百姓们的信任。

如果能获得老百姓们的信任,这将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可惜。

虽然知道,但是自己用不了。

因为这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办到的,而是需要无数飞蛾扑火的同志。

“怎么样?”

杨报国笑道。

张大千天天跟着汪文言在乡里头跑。

劳动最能改造人。

一个人的想法,经历过劳动后,很容易发生改变。

“汪先生是个有本事的人。”

张大千一脸钦佩。

“既然别人有本事,你就应该多学习,多跑腿,你这么年轻,不要觉得自己多做了事就吃了亏,需要知道,学会如何做事的经验是你自己的。”

自己没有同志。

那就自己培养需要的人才出来。

张大千重重的点了点头。

自家千户想要培养自己,张大千如何不明白,虽然都说自己愣头青,谁真心对自己好,张大千可是看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