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除了南方周末外,反应灵敏的纸媒全都刊登了徐青的这篇文章。
有的打上了徐青这个原作者的名字,有的没有。
但无论如何,他们避不开文章中徐青前半部分自己被坑的事件,也就有不少人在看完了全篇文章后记住了作者。
有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出来徐青撰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这个主办方是得罪错人了,踢到铁板上了,就这么一篇文章够他们喝上一壶,就那能不能了结,还得看作者的态度,狠呐,要不怎么说文人最不该得罪。”
没错,在大部分人眼里,徐青也被贴上了文人的标签。
他们可不懂什么博客不博客的。
徐青那么多文章被传诵,这不是文人是什么?
何况里面的内容还颇令他们共情,作者怎么能是下九流的戏子,必须是文人!
戏子写文,那是笑话,文人演戏,那叫趣味。
“徐老师,您博客上那篇文章反响很热烈,不少人打电话到我们报社进行询问,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我们主编打算明天接着刊登您的那篇专访。”
段盼得知这個消息后,第一时间传递给徐青。
后者倒是并不意外,作为媒体尤其是南方周末这么嗅觉灵敏的,若是抓不住热点,那才说不过去。
“辛苦了,小段,等什么时候再来京城,我请你吃饭。”徐青熟络道。
跟这种刚毕业心思尚且单纯的实习生交流,不能社会气息太重,请吃饭这个尺寸把握得刚刚好。
既表现两人关系的亲近,也没有让对方觉得是白帮忙。
当然,这是他看得出段盼家庭条件不差的情况下,要是碰到囊中羞涩的,发红包最实在。
“那我可等着了,对了,徐老师,我已经联系过当地的学长了,他说那家主办方背景有点复杂,如果没有必杀的黑料,他建议我们还是和解的好,再不济也不能回去。”段盼说到这儿还愤愤不平。
徐青对于这个结果在预料之中,对方行事风格那么粗糙,显然是在当地拥有不小的能量。
但他从始至终都不打算在对方的规则里使劲。
无论是互联网的博客文章,还是通过段盼去联系媒体,他寻求得都是借势。
若是后世过来的人,必定熟悉徐青的手段。
起手先制造舆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再去打击旁人那自然就事半功倍。
何况,见不得光的终究见不得光。
从这点上,徐青就不怕闹大,他还巴不得往大了去闹。
媒体也很给力。
谁让八月初,除了弯弯的周杰仑发的专辑《东风破》外,就没有什么特别引人瞩目的话题了。
他们正愁着这个空白如何去填补,徐青就贴心地送上了弹药。
再仔细挖掘下去。
哎,这文章作者不就是前段才火过的《老男孩》主角么,过气的热点那也重新炒炒,风味更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