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自为天,岁自为岁”,恒星年和回归年有区别,冬至一周岁比太阳一周天差一小段,虞喜很确定地称为“岁差”。现代天文科学解释这种现象就是:由于天体引力导致地球固体潮汐,固体潮汐导致地球差异旋转,地球差异旋转就导致岁差,地球在黄道面公转轨道每年都会有误差。
这里隆重介绍一下虞喜。
虞喜是谁?他绝对是个偶像级人物,有个性,有特点,放现在也是能上热搜的主。
虞喜,东晋天文学家,跟刘歆、贾逵一样也是经学世家,他是我国最早发现岁差的天文学家,并计算出较为精确的岁差值——“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二度”,由此得出冬至点“五十年退一度”,(后世南北朝祖冲之参考该岁差值结论,制订出举世闻名的《大明历》),虞喜“博文强识,钻坚研微”,征为博士,所以,我们叫他虞博士。
虞喜,字仲宁,慈溪人,博学好古,尤其专长天文历算,史料记载他不喜欢当官,因为第一次当官是公车征拜博士,但这是被迫的,在违反他个人意愿的情况下让他当官。后来裸辞下海搞学问,朝中多人多次举荐他也不出山,安贫乐道,唯做学问。真的虞博士啊。这个虞博士是个“科学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仕途。
古代,人们都寒窗苦读,希望有朝一日通过发奋图强,鱼跃龙门,进入仕途,实现抱负。
但虞喜说:那是你们的快乐。当官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痛苦。而且更离谱的是,虞喜这个人当官是被逼的,为了不当官,他还不断隐居,推辞,推托,甚至还逃避,不是在请辞,就是在躲藏的路上。相当搞笑。
怕当官怕到像虞喜这样的,真的闻所未闻。
这是一个躲避当官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奇葩故事,且听道来。
第一次躲避当官,是因为虞博士出名,“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被察孝廉举为秀才,虽然孝廉和秀才都不是真正的政府官职,但确实是他仕途的第一步梯。但史料记载他“皆不就”,仿佛一个女子不肯委身于不喜欢的人一样拿剪刀对着脖子:“你别过来啊”。
第二次躲避当官,是晋朝诸葛恢临郡期间,因阿恢非常赏识虞博士,用强权和暴力强迫他任功曹这个职位,说来搞笑,人家形容一个人出道就是巅峰,而功曹这个职位,对于虞博士来说,出道任职就是最高职位。这是他的人生中,有且只有一次在政府部门上班。因为这份工作是被迫的,甭说成就感,连快乐感都没有了,甚至精神身心受创,我滴妈呀,对当官感到如此痛苦抗拒的,也没sei了。此刻对于喜爱研究天文的他而言,肯定郁闷地想问一句:什么是快乐星球?从此开启他屡召不就的“艰苦”历程。
第三次躲避,发生在会稽郡司徒时期,又征召他:虞博,在哪里忙?吃饭没?过来帮忙吗?虞博士拒绝了。
第四次呢,司马睿想经营江南,求才若渴,又追逐虞喜。这次虞博士的作为,可以吹一辈子,司马睿当然知道他有才华,就上疏推荐虞博,后来晋怀帝即位,以皇帝身份“公车征拜博士”,他依然拒绝,虞博也不看你“公车”不“公车”,我阿喜不喜欢坐公车上班。皇帝我也拒绝,牛P不?
躲避当官,对于虞喜来说,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躲避诸葛恢(这诸葛恢是不是同性恋者,对虞喜穷追不舍),几次征召都拒绝后,虞喜躲到大隐山,这个大隐山有道人烧丹炼药。晋虞喜三召不就,循迹此山。躲当官像躲债主一样,你说到底是个神马事?直到后来,怀疑是同性恋的诸葛恢因为要服丧去官,虞喜松了一口气顿时轻松多了,这时候的虞喜才真正叫虞喜,在那之前,只能叫“虞躲”。
终于不用再被叫去当官了,一天都亮了,回到余姚老家。为了防止还有“同性恋者”强迫,他觉得老家余姚也不“安全”,你看,把请去当官这事用“安不安全”来形容,这虞博士真的奇葩了。他索性搬到附近的山林里。
第五次来了,晋怀帝之后,到了晋明帝,又开始追他了。(可以理解虞喜此刻的心情,感觉比电影《功夫》里周星驰被包租婆追九条街还要让人窒息),公元324年左右,脑补虚构一下晋明帝对虞喜说:“阿喜,不要以为你躲进山沟就找不到你,没用的,像你这么出色的男人,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那样夺目”,说得再动听都没用,其结果依然是“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虞博士又不就了。
没完没了的第六次来了,晋明帝还是不甘心,又以“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更以博士征之”,晋明帝继续征他了,这次虞博士耍滑头了(粤语叫:行古惑)用了我们上班通用的伎俩,请病假躲避——“喜辞疾不赴”。看来,对于一些难缠的事,博士的手段也挺接地气。
第七次,《晋书》记载了,说公元332年,距离上次已经八年了,“以束帛征处士寻阳翟汤、会稽虞喜”。虞喜当看不到,没去。而且这次之后,虞喜发现被迫当官的道路上,有了新的战友,翟汤哥,原来,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这个翟汤,他也躲了好多年。这俩就是奇葩的躲官二人组啊。
第八次,334年“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但因为“国有军事,不行”。就是因为国家政局动荡,这次征召没有实际实施。虞喜躲当官又躲过去了。
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一年后的公元335年,司马睿即位,号晋元帝,征召虞喜做散骑常侍,这次,直接下诏令,连同他躲官战友翟汤一起,“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这次,虞喜“又不起”。这次诏令还有一句“往虽征命而不降屈”,话外意思感觉就是,你小子别太过分,朕忍你很久了,以往征来召去都不来,是不是自命清高(粤语叫:懒清高,扮晒鱼虾蟹),是不是嫌弃白丝布的礼数怠慢了?(“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翟汤估计也没去,但很确定的是虞喜又一次不应命。
第九次了啊,这回第九次了,虞喜不应召出山躲避做官,就像民间有美女在就是没有人能泡得手一样,新上任(这几次都涉及多少任皇帝了都)晋康帝(司马岳)新官上任三把火,老子就不信邪,又派官员去超市买了水果礼品去请他,依然请不动。
虞喜这些奇闻,成就了余姚大隐这个地方,使大隐这个地方有了文化沉淀和历史。
虞喜有学者的原则,也可能是傲气,当年诸葛恢用那种强迫的态度让我屈服当什么功曹(其实就是秘书,书记官),你态度好点,我可能会帮个忙。但你诸葛恢用暴力和强权,态度如此傲慢与偏见,老子就不爽,我虞喜不干了。有了这个过不去的心理障碍,别说九次,别说皇帝,就算诸葛亮和刘备一起出来三顾他的茅庐,都得吃闭门羹。
作为诸葛亮后人的诸葛恢,如此低情商的操作,估计诸葛亮会说:你小子别姓诸葛,去个“葛”字吧,你就姓诸好了。
但对于学术界,从另一个角度,应该“感谢”诸葛恢长官,要不是他让虞喜如此对仕途厌恶,就没有日后的大科学家学者虞喜了,后来的祖冲之制《大明历》也没那么轻松。
祖冲之:谢谢你哦,葛恢。
另外,既然聊到虞喜隐居大隐,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刺激消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这里顺水推舟,为浙江余姚大隐镇做个宣传:
据光绪《慈溪县志》载:“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于此。”因名大隐。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大隐镇有虞姓人口接近三百人,其中虞家自然村尚存百余户,传为虞喜的后裔,是余姚市域虞姓人数最多的乡镇。
《四明山志》则谓:“大隐以大里黄公墓所得名。”,即“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扶植汉高祖之子刘盈继位,后远离政治,迁居到九龙山下,卒葬覆船山。因他德高望重,芳名流传,故居住地,名大隐;卒葬处渡口,称黄墓渡,与方言中的河姆渡相近,后来辟谣了。此地原属大隐,今为河姆渡镇。
估计虞喜选这个地方,也有向请他的人暗示:夏黄公都隐退在这里,我也来这里了,你们就别追了。
历史上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的诗词不少,如清王渥诗曰:“此亦四明真福地,当年曾隐夏黄公。”
本人上一些旅游网站看了,这个地方,现在交通发达,风景名胜很多,非常不错。到浙江旅游一定要去看看。开个玩笑出个广告语:来余姚大隐玩吧,女孩子来了之后,追你的男孩子比追虞喜还多。男孩子来了,聘请你的大佬一个个比请虞喜的咖位大。
以上是虞博士的轶事。
但认真地聊聊他天文的成就和贡献:
虞喜是汉朝天文学家郗萌的粉丝,为郗萌的宇宙起源学说——宣夜说打CALL,他写了《安天论》,质疑了浑天和盖天学说。主张宇宙无限,在天文学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连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学史的另一个博士——李约瑟博士甚是认可,说宣夜说是宇宙观的开明进步,同希腊任何说法相比,都毫不逊色。
虞博士对冬至点已经移动到斗宿21度坚定支持,为了更精益求精更实事求是,东晋年间虞老夫夜观天象,观测到冬至时的昏中星为东壁,就是二十八宿中的壁宿。
诶?不是,跟歆哥和逵哥说的又不同了啊。怎么肥事?
冬至点它,又移动了。
喜哥马上告诉自己:不能刻舟求剑啊。于是他秉烛夜读,翻遍史书,终于被他从书堆中翻开《尚书.尧典》看到有一句话:“尧时冬至日短星昴。”
就是说,冬至昏中星已经从尧时代到东晋这段时间内,经过了胃宿14度,娄宿12度,奎宿16度,退行到壁宿14度,一共退行移动了51度。
经过我本人合指一计,运用微积分和哥德巴赫猜想并抱着一只薛定谔的猫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艰难而又准确地计算得出:尧时代到东晋虞喜那年头,足足2700多年。(就问你牛不牛P,是不是很厉害的样子)。
因此2700除以51度得知,大约平均53年冬至点就移动一度,这一度就是对天文学严谨的一度,就是比热爱多一度的一度,是了不起的一度,是一度让天文学家感概兴奋的一度。
虞喜记录说:“古历日有常度,天周为岁终,故系星度于气。”
用粤语翻译就是:无论系边度,始终都系呢一度。
就是差了这个重要的一度,是为天文学上的大事件——
“岁差”!
这个近乎一锤定音般的发现震动了他自己的同时也无私地共享震动了主管天文学的皇家。
为什么震动?因为虞喜实事求是地强调刘歆是对的的观点。
可问题是,所有人都觉得刘歆不对。
自己震动就去酒吧嗨一下开香槟庆祝呗,但震动了皇家,那千万得注意一个“公厕不隔音”,什么意思?——蹲了坑就尽量别说话。
那年头,天文是干什么用的?给统治者使用的,是政治工具,是君权神授的具体直接表现,你说老天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变动,那不是piapia打天的儿子——皇帝的脸?那等于告诉世人:天的儿子不受重用被老子敷衍欺骗了?君哪有戏言?
不得了,这下就难GIAO了,头疼,天文学者阿喜顿时不太喜了,对于事实客观存在的岁差,怎么大伙都不听我解释,怎么就那么抗拒?此时估计他感觉比怎么证明他妈是他妈还头疼。——反对他的人太多了。关键是这种事也不好辩驳,就算辨清了理顺了,皇帝老子的面子往哪放?赢了全世界,但感觉输了最终还是自己。这就是那个年代让人无奈的一种不敢明说的规律。反正老子也不想当官,你们爱信不信,现在没人信,以后肯定会有人支持,因为我是正义的,我是客观的,我是真实的。自己骗不了自己。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DDDD。(懂的都懂)
迫于时代的压力,虞喜寂寞地独自守护着这个真理定律,可想而知,整个地球整个宇宙,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并相信这个秘密并且内心笃定。这是一种科学的精神,也是一种作为天文学家的最基本的素质。喜哥辛苦了。
刘歆、贾逵、虞喜这三人都是好天文学家,但他们仨却都有共同的时代局限,他们只认真发现了岁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推导发展,他们未能把天文学发展推进一步的原因,脑补虚构一下他们自己对此的解释如下:
我们也是打份工阿兄弟,现在为皇家服务,搞天文就是为完成皇家的使命占星和制历。况且没有人皇家重视,咱也没有这碗饭吃,而且这形势,就算有什么新发现也很多人有意见,皇帝也不支持,那不是吃不了兜着走?杀头的啊。我也想搞科研阿,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兄弟。我们早占卜一卦了,以后有个大和尚叫一行的,他有人支持,让他来搞好了。
这就是古代科学家受到的时代局限。无奈。
喜哥不敢吭声,但后来直到唐代,天文超级巨牛一行和尚和北宋天文学家周琮为他转身,为他亮灯,为他鼓掌。(一行和尚以后会浓墨重彩地讲述这个人,实在太巨了这和尚必须另起篇章),他们两都告诉大家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故事得从公元330开始讲起:
“话说那一年,还是东晋时期,上海那会还没有地铁,广州也没有火车站,深圳华强北的手机还得等1700多年才能买。紫禁城的鸟还没有一个大大的巢。在那个叫酒泉的的地方,既没有酒也没有泉,更没有航空火箭发射基地。这一年王羲之在兰亭写了一道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差不多那个时候,有个叫虞喜的浙江余姚大隐(反正是那附近)改了一道历法并圈注:“使天为天,岁为岁”。我们要记住他,港真的,岁差就是他发现的。我一行和周琮说的。”
忽然想起有现代著名流行音乐《江南》,就俊杰唱那首:“圈圈圆圆圈圈,天天年年天天。在这一霎那冻结了时间。”
虞喜没有冻结时间,但定义了岁差。
虞喜先生非常伟大。
因为虞喜的研究成果发现,其实就是引申出一个天文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岁差”。
关于这个“岁差”,为什么它有那么重要?小弟不才,我也是听我老师陈遵妫老师说的(别嘘我,没毛病,我学习陈老的知识,他就是我老师,主打就是一个尊重和厚脸皮),陈老在他著作里说得很明白:“虞喜首先发现岁差,祖冲之、刘焯用它来造历法,于是恒星年和回归年才有分别。”
另外经过通过翻阅一些天文书籍,对岁差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古时候人们理解的年,分“回归年”和“恒星年”。
按道理,回归年和恒星年都是吻合的,大家都是“年”,不分高低,但回归年和恒星年跳出来说:那是哪家的道理?双胞胎都还分头发卷直,凭什么要我们一模一样?我们两是差不多,就差20.4分钟。
其实很早之前很多人都发现这个情况,但估计也是抱着那种“上班的时候疑问,下班之后撸串”的态度——哎哟,怎么回事?又到冬至日了,太阳回来是回来了,但就是回不准,跟去年的点有差距啊。这咋整呢?怎么办呢?铃铃铃~~喂!兄弟,下班了,六点半,烤鱼!行!搞起!走!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了,一时半刻误差不太大没人管可以理解。但随着时间长了,大家发现,这玩意偏差越来越大了,这就开始有点急了。我们都知道,手表快了慢了,去钟表店找师傅调校调校就行了。但这回归年跟恒星年,一年不如一年,怎么调?是不是想找亚里士多德,递给他一根棍子,让他撬一撬撩一撩捅一捅地球,调校回来?你还别说,按亚里士多德先生的风格,正好找不到机会,只要你准备好棍,他连夜打车过来信不信。
开玩笑归开玩笑,理论可行归理论可行,但态度问题就摆这了,地球他老人家的感受你顾及过了吗?估计这节骨眼把地球逼急了它会说:你们觉得时间有误差?找我调校?造反都造我地球身上啦?还有王法吗?你们人类那个荀子也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地球在的时候,你们人类算个啥?还有,找棍子来撩我撬我就算了,还捅我是什么意思?你礼貌吗?什么恒星年、回归年的,那是你们的规矩。在地球,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得了,调校地球这条路行不通。所以,没办法,有误差能怎么样呢?而且误差这么细微,观象授时嘛,差不多得了,不耽误种地。一般人摇摇头,也就算了。
除了不一般的人。刘歆、贾逵只发现冬至日移动,没有深入研究也不确定,他俩算不二般的人。
虞喜研究发现了,还确定下来,不是一般人。但比不是一般人牛P的,叫:古希腊那个人。
发现岁差,估计是天大的喜事,跟“喜”有缘分,虞喜算一个,古希腊那个人也很喜,中文音译叫:
喜帕恰斯(hipparcos),他有另外一个微信小号名叫“依巴谷”,他可能还有一些什么扣扣,围脖、ins账号不常用的名叫:希巴克斯、伊巴谷。反正都是他。
隆重介绍这个古希腊超级天文巨头,天文界的名人堂成员(假如有名人堂),历史最佳天文学家首发,古希腊公元前190-125年度天文MVP,天文界全明星第一阵容,效力于古希腊天文国家队。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被誉为“天文学之父”。他在天文学的地位类似于篮球界的迈克尔乔丹(类似科比布莱恩特的另有其人,期待一下吧)。如此重要的角色,皆因为他主要的天文贡献有许多个第一:
1、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岁差现象,比虞喜早四百五十六年发现。(但虞喜比喜帕恰斯准。喜帕恰斯算出岁差为每百年差一度,虞喜算出冬至日所在“每五十年退一度”。)
2、天体测量——方位天文学的创始人,第一个用星等来区分星星亮度的人,至今仍在使用,只是有所调整。
3、第一个制定恒星表。
4、第一个发现M44星团。
5、第一个发现托勒密定理。
6、第一个靠裸眼视力发现新星。(眼科医院得找他代言)
7、第一个计算出月亮和地球距离。
关于喜帕恰斯,历史上是没有流传下来他的著作,关于他的事迹,主要是根据另一个天文学巨人名人堂成员托勒密的著作中披露的。他的一些理论,至今仍在使用(比如绘制地球表面图)。他的大部分成果都建立在迦勒底和古巴比伦天文学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而迦勒底和巴比伦人的天文学知识基本依靠数学理论来推动发展的,这个插一句本人个人的看法: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其他文明古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的不同特征在于,其他文明古国或西方国家的天文学偏向于用数学理论和几何知识来研究推动发展,而中国古代天文学则稍微偏向哲学和政治来推动发展。(纯粹个人见解,接受指正)
另外,对于大部分古文明而言,都曾有农耕文明的存在,观象授时,最重要就是制定历法指导农耕,我们中国古代更是,在前面我们八挂过的。但是,古希腊不同,他古希腊文明的地理位置在爱琴海地区,土地贫瘠,不适宜搞农耕。恩格斯先生说的那句名言: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对于古希腊不太适用。古希腊人观察星空搞天文好像也不为啥,原因就像他们生活的地方爱琴海名字一样浪漫:因为好奇,所以热爱。
古希腊天文学的特点在于,一是它不为生计生产服务,二是天文基础是迦勒底和巴比伦的数学理论和几何知识。探索天文宇宙或许纯粹为了求得一个让他们接受到的解释,这就很科学很纯粹了。
关于喜帕恰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迷人的双眼,虽然我没对视过,但听说过,大概是这样的:
公元前134年,有一天喜帕恰斯可能刚吃了饭(猜想),就到他自己制造的可以用肉眼观察天空的工具堆里把玩把玩,就像中国古人吃饱饭玩玩烟斗茶壶古玩一样,顺便消消饭气,(要在广东,请他喝凉茶化化胃气),无意中他用那双好视力眼睛,注意,是肉眼,看到了在天蝎座的位置有一颗星星出现,他揉了揉眼睛,再三确认:诶?怎么以前这个位置没有星星啊?他迷糊了,作为一位天文学家,他不允许这种奇怪的事情存在。因为在他那个年代,天体是被认为固定不变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星空,好巧哦,我国古代也是这样),天体就是从来就有的,不被创造也不被破坏。那就跟他发现的新星产生矛盾了。带着这样的疑问,他开始对照前人的星表,决心绘制一幅精准的星图,作为以后这个固定的星空的标准,如果还会发现有新星,那恭喜喜帕恰斯,他将颠覆以往的认知。
喜帕恰斯牛就牛在,他的天文数学理论一直用了1600多年,直到另一位天文巨头哥白尼后,才正式结束了喜帕恰斯的天文学说。
另外,还有一种论调,是岁差的发现,最早的其实是古巴比伦的西德奈斯,他NICE不奈斯我不知道,但他确实也是一位很牛的古代天文学家。
那岁差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说谈恋爱男女双方岁数差别不要太大,民间有说:男大三,靠金山,女大三,抱金砖。意思就是岁差一点是好事,别太大就好。这里是指谈婚论嫁的岁差。另外题外话啊,现在各大媒体,经常都看到一些无岁差恋爱,什么“年少不知阿姨好,错把少女当成宝”,什么“我60岁的BB生日”,什么“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这些网络段子我认为当成笑话就好,还真别搞坏我们的三观。这不是开玩笑的。三观端正很重要啊。
言归正传,而天文的岁差,现代天文解释为地球进动作用,岁差的发现直接解释了北极星的移动变迁,据科学家计算,移动变迁周期是25800年,举个简单例子,公元前3000年,北极星(北天极)曾经是天龙座的α星,目前大概是小熊星座的α星,到公元14000年,北极星因岁差移动到织女星,按照岁差周期25800年计算,北极星回归到天龙座α星,要到公元22800年。
岁差,因为周期长,变化不明显,对日常生活是没什么影响滴,但对天体的运行和天文学的观测,非常重要。